我看西盟语文教育

时间:2023-04-19 19:55: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西盟的语文教育成不成功,我们得从语文是什么的方向追究。语文是什么?说到底,“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因此而明了。即教人学说话和写作。明确了语文的概念和你就会突然发觉,西盟的语文教育其实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

关键词:西盟;语文;教育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早在解释语文科命名的缘由时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很显然是说,“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因此而明了。即教人学说话和写作。

西盟,全名“西盟佤族自治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特殊的历史和特殊的面貌。因为西盟残缺了中国的封建社会这段上千年的历史,而封建社会,又正是真正中华文明的产妇,如此重大而关键的缺失,是西盟语文教育真正难以跃越的障碍。

面对西盟语文教育的这些根源性问题,这已并非教育部改革政策,教育专家整体的教育改革意见就能解决的。要搞好西盟的语文教育,我认为要从根本性问题着手从最基础的口语抓起。因此,首先,我们得营造整体汉语言大环境。今天,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流行文化、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普及开来,整体的汉语环境正在形成。所谓的形成就是让人民百姓能在日常生活中听汉语,学汉话,说汉话,转变本民族语言的思维习惯,而改用汉语思维来说汉话,让他们尽快地过“口头语”这重关口,到那时语文的教育才能真正开始。其次,要过“口头语”关,除了需政府营造语言环境、更需从教育抓起。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引进外来汉语教师。从说话抓起,从汉字最基本的音、形、义抓起,我想只要广大语文教师扎扎实实地抓,用不了几年,最多十几年就可基本过“口头语”关。“口头语”要过关,关键是语言思维要汉化,生活是语言思维的汉化的重要环节。

现在,国家正投巨资修桥铺路、盖新房、送家用电器等等,西盟的发展改变是明显可见的。但由于本民族生活习俗所限,要达标,还很难做到。从“口头语”大环境营造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家家拥有电视、广播、录音机,过汉人式的生活,天天、时时生活在汉语言大环境中,这样“口头语”一关就指日可待了。(在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的前提下)

在西盟,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利用外来汉族学生来带动本地民族学生,不可否认,这种方法的确效果良好。我认为插进外来汉族学生不但能带动本地学生的积极性,且还可以防止课堂后,学生又完全回到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这对营造汉语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民族发展进步,我们希望,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本地民族领导,有识之士,共议协调,多引进外来汉族学生,这也许更符合西盟发展的长远大计。

说到“书面为文”,那首要责任人就是语文教师了。西盟的本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的思维障碍导致阅读文章难懂其意,写起作文,难表其思想。如果把“书面为文”比作西盟语文教育的一座大山。那广大语文教师们就得诚心诚意学习“愚公”的精神了。要在这里真正做好“书面为文”,绝非一朝一夕、一代两代的事情。希望语文教师们,平心静气,从实处着手,不要因为外界语文教改的纷繁复杂的理论而放弃了“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部分就是从说话到文字的音、形、义、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一步一个脚印,不可缺失。语文基础的严重缺失,是所有西盟乡、村、社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乡、村、社语文教师们去深思。当我在翁嘎科乡附中教初中语文时,发现许多学生文字、(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71页)语句认知水平远不如外地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故每当我按大纲要求来讲解初中语文时,就有盖空中楼阁之感。想力挽狂澜、从头教起,但力不从心,恨自己无回天之力,只好空发几句牢骚,后又担惊受怕地接着盖空中楼阁。每次考试都会从上而下,摔个半死。

素质教育是要搞的,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启发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其教育评价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也是趋于科学的教育教学。“就语文素质教育而言,语文素质应包括:①语文知识素质;②语文能力素质;③语文心理素质;④道德素质;⑤学习素质;⑥审美素质。这六种素质是统一于一身并互为因果的,不可偏废。”但希望语文教师们别被这些很专业的术语弄昏了头。在西盟,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过“口头为语”关;其次才能谈些“书面为文”;再次才可以谈素质教育。从目前西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肯定地说,西盟的语文教育,将会继续走漫长曲折的道路。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翁嘎科乡中学)

推荐访问:我看 语文教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