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

时间:2023-04-19 12:30: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秋胡戏妻的故事塑造了秋胡妻美丽善良,勤劳淳朴,性情贞洁刚烈等艺术形象,因为自己的丈夫不孝不义,背叛了自己忠貞的爱情,宁愿一死来抗争,也不愿苟合。最初,她被塑造为一个“洁妇”的形象,随着宗法制度的兴替沿革,这一形象也在不停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思想底蕴和性格特征。

【关键词】:秋胡;秋胡戏妻;故事演变;嘉祥

秋胡戏妻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南武城(今嘉祥县),秋胡即鲁国南武城人。两千多年以来,这一带的劳动人民歌颂、赞扬秋胡妻的贞洁精神,这个故事代代相承,广为传诵,内容越来越丰富,并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以书面形式记载这一传说的是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远。愿托桑荫下餐,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 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 纺绩织以供衣食,奉二亲, 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 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居,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旁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 ,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 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嘉祥县境内的东汉时期的武氏祠内,其中表现节妇烈女的故事中,就有秋胡及其妻画像石,其第七石第二层,画有一女,立桑阴下,旁置一筐,左一男人,冠服荷囊而向,与女作相语状。榜题曰:秋胡妻,鲁秋胡。这说明秋胡戏妻的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在西汉时期应该已具有较大的影响。

汉人刘歆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也简单地记载了秋胡戏妻故事,并讲述了“今之秋胡”的遭遇。秋胡戏妻的故事在汉魏之时流传很广,汉代有乐府诗《秋胡行》,以后形成一种歌诗体的名称。咏其本事者有魏晋时人傅玄的《秋胡行》二首、晋宋时人颜延之《秋胡行》一首(九章)。歌颂秋胡妻其气节,“皎皎洁妇”,“烈烈贞女”,又为她的死感到可惜。齐代有王融《咏秋胡妻》七首,梁代有邵陵王萧纶《代秋胡妇闺怨诗》一首。

以《秋胡行》命名的歌行体诗作至唐代尚有流风余韵,高适就有一首咏其本事。在这里,秋胡妻自杀的原因不再是秋胡的“不义”、“不孝”与“不忠”,而是他对于爱情的不专一。秋胡背叛了她,她只好以生命的结束来表示她的痛苦,并且希望以后的男子能忠于爱情,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唐代现存的《秋胡变文》中已经隐约透露出了唐代妇女的情感需求。秋胡母亲因为儿媳独守六年,已经觉得对不起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掩蔽于忠孝节义背后的,对于人性种种合理的需求的肯定。

元代戏曲以秋胡戏妻为题材的作品,现有两部存目,一部戏文《秋胡戏妻》,已佚,书目题曰:“此戏未见著录,《宦门弟子错立身》咏传奇名《哪吒令》中有:‘这一本传奇是《秋胡戏妻》’”;另一部为石君宝所作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现存《元曲选》本,是有关秋胡戏妻传说现存最早的戏剧文学体式。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与以前的故事相比有所不同:秋胡新婚之后就被抓去当兵,给秋胡妻起了一个名字――罗梅英,增加了李大户逼迫改嫁的情节,故事结局改为夫妻和好的大团圆结局。

明代戏曲有关秋胡戏妻的剧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记载有三种:一、《采桑戏妻》,已佚,仅于“《读书楼目录》中‘名剧’栏目著录此剧简名”。二、《烈女传》“演秋胡戏妻事。疑即《秋胡戏妻》南戏之明人改本。《尧天乐》卷下收有一折。”三、《采桑记》,“此剧仅于明清戏曲选集中《缠头百练》、《尧天乐》、《百锦清音》残存散出。”明代还出现了几篇以秋胡戏妻为题材的小说:冯梦龙《情史》中的《秋胡》,《古今列女传演义》中的《鲁秋胡洁妇》,吴敬所《国色天香》中的《采桑赋》等,此三篇小说情节与刘向《古列女传》基本相同。

清代以后的地方戏中,敷演这一故事的还很多。京剧中有《秋胡戏妻》,也叫《桑园会》。

除武氏祠内的秋胡妻画像石外,在故事发生地嘉祥县书面记载的还有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于慎行《兖州府志》、清乾隆《济宁直隶州志》、明万历二十三年《嘉祥县志》、清光绪《嘉祥县志》等。

据明于慎行《兖州府志·祠庙志》载:秋胡庙,在县南五十里许,平山(今嘉祥县满硐镇韩沟村东南)之上,其来甚久。至元八年主簿夏清因祈雨有感而重修之。俗传秋胡之妻邵氏,贞烈为神。其山下有戊戌乡,居民多姓邵氏,自称秋胡妻族。

明万历二十三年《嘉祥县志》载:邵氏,秋胡妻也。胡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其家,见路旁一美妇人,方采桑。秋胡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远,愿托桑荫下一飨。”下赍休焉,妇采桑自若。胡曰:“ 力田不如逢年,采桑不如见贵郎。吾有金,愿以赠夫人。”妇曰:“嘻?妾采桑绩纺织纴,以为衣服,供二亲养夫子而已矣。妾不愿金,所愿郎无他意,妾亦无淫佚之志。与君子之笥金。”胡遂去。比至家,奉金遗母,索妇妇至,乃向采桑者也。胡见之惭。妇曰:“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驰骤扬尘疾至省母。今乃悦路旁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竟去投河而死。

万历《嘉祥县志》又载:……秋胡庙,创建无考,至元间主簿夏清祈雨……胡妻邵氏贞烈为神,其族裔住山下……姑无不感应。至元二十一年教授……故址碑记尚存。

《济宁直隶州志·艺文志》载有唐王勃《平山庙》诗一首,诗曰:“一跻平山庙,恍怜洁妇人。守节惟勤纴,存贞岂污金?煌煌云下月,皎皎水中冰。浪泊千金体,香留万古名。”。

据传至元二十一年,秋胡庙立碑后,秋胡妻族柳园村邵姓对庙定名很不以为然,亦请人刻了一碑,恢复了庙名为“贞姑庙”,碑名为“贞姑庙碑”,文载明万历二十三年《嘉祥县志》,二碑并立于平山顶上。

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演变,它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在不同的朝代,不管是劳动者还是文人,不断对其进行加工创作,赋予了它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使其内容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汉)刘向.古列女传[M].四库全书本.

[2] (汉)刘歆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M].四库全书本.

[3]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朱锡禄:《武氏祠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5]刘玉红 “秋胡戏妻”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背景,[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推荐访问:演变 故事 秋胡戏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