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初探

时间:2023-04-18 20:30: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随着涉外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供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本外币资金的融合和转换日趋明显,涉汇主体综合运用本外币资金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也更加频繁。因此,如何立足地方涉外经济实际,加快建立区域性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为基层外汇管理部门统计分析人员科学、全面和有重点地开展外汇收支分析工作,以及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乃至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控提供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这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一、构建区域性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的原则及内容

(一)强化本外币资金相结合的分析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更加注重本外币资金运用,尤其是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过渡,都为本外币资金运用的日益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从当前外汇收支分析的普遍做法看,基层的外汇收支分析工作更多的偏重于外汇收支这一块,惟外汇谈外汇的多,结合本币分析的少,容易导致外汇收支分析内容的不全面,同时也因为分析内容的长期缺位,不能给上级各有关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一旦外币资金转换成本币,各级监管部门就会缺乏行之有效的跟踪监管手段,最终导致本外币监管真空或漏洞。为此,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的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有利于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现有的反洗钱和征信系统的相关统计信息,弥补外汇收支分析内容先天不足的问题,便于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对本外币资金的适时跟踪监测,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二)强化外汇资金对地区货币供应量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持续呈现外汇资金净流入和净结汇的态势,从而导致由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长,净结汇成了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另外,自2009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助推货币供应量的快增,银行本外币信贷投放也会变得相对宽松。然而,由于当前本外币利差的客观存在,市场主体进行资产本币化和负债外币化客观上存在套利空间,即市场主体会因国内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或升值预期而转向借用外债和外汇贷款,从而导致购汇减少,进一步加大银行结售汇顺差。因此,通过强化外汇资金对地区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及时了解货币供应商量的变化情况。

(三)强化对涉外主体资金流动实施整体监测分析

通过对涉外主体资金流动的整体监测分析,能有效监测涉汇主体本外币资金的整体信息,及时了解企业日常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弥补当前外汇监管缺乏主体信息和本外币信息不相容的问题,既要关注被监测企业的具体收支行为,更要通过对企业本外币资金流向的监测,分析各企业本外币资金之间的流动,关联企业之间资金的流动,企业资金在国内、国际的流动等等。

(四)强化对出口换汇成本及汇率预期的监测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企业的出口销售收入,相应的经营成本,对企业的出口换汇成本以及汇率变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测。为此可根据“净外部定向”指标来考察被监测企业对于币值变动敏感度的情况。该指标是用监测企业的出口年收入占年总收入的百分比减去进口年支出占年总支出的百分比,所得的结果,就是净外部定向指标,正值表示被监测企业总体因人民币升值而受损,这是因为失去出口价格竞争力的负面影响超过了输入成本下降的正面影响,反之则说明被监测企业是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者,这是因为输入成本下降的负面影响超过了价格竞争的负面影响。

(五)强化对资金成本及利率变动的监测分析

通过对资金成本及利率变动的监测分析,可以从整体观测本地区本外币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人民币和外汇贷款的变动情况,进而深入了解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金融稳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当前区域性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汇业务各种统计信息数据难以有效整合

目前外汇局内部已开发使用的国际收支、出口核报、进口核销、外汇帐户、外债监测、因私购汇、银行结售汇、汇兑、境外资产负债等网络或单机版业务系统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由于没能建立这些业务系统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监管分析人员难以按照实际需要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实施有效分析。加之数据的收集整理过宽,使其作为分析依据,对其间的异常现象很难有效追踪,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存在着极大局限。各业务部门统计数据的要求和口径不一,也加大了形成具有可比性宏观分析资料的难度。

(二)各业务数据系统提供的针对性信息存在较大遗漏

由于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国际规范化格式,银行结售汇的一般设计,经常项目贸易、非贸易系统以及外资外债、个人帐户等方面业务需求的相对独立性,使我们形成了统计内容繁杂,口径不一且相互重复的数据来源,反而使一些因为收支形势变化而十分需要的重要数据得不到相对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最终导致最权威的专业统计监测部门却难以提供外汇收支监管最需要的基本数据。如伴随我国FDI的持续增长,查询现有统计系统,我们却难以得出对外汇收支监管监测必须掌握的历年累计或区域性投资总额;阶段性“投注差”整体余额;外商投资资本金外汇或人民币结构变动总量等诸多基础性数据信息。目前对FDI统计需要辖内四个部门的多种渠道进行对比整合,无论是商务部门、工商管理、海关和外汇局,都存在遗漏和滞后现象。外汇局结售汇统计只包括资本金结汇部分,外债统计系统对资本金部分无法显示,以关联交易形式的跨境担保或负债仍未纳入外债统计体系。再如贸易便利化所要求加快进出口核销改革进程,目前进口核销统计仍依靠企业报送和银行付汇支出统计申报为数据来源,由于不同于出口核报口岸系统输入的海关报关真实数据,两者数据经常互不匹配,此有彼无,彼有此无;此增彼减,真误难辩。此外,现行统计监测体系中仍在延续对单笔业务的逐笔申报或报告,对企业主体分顶交易的收支情况没有系统的监测功能,极易造成监测信息的偏差。

(三)统计监测分析功能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

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的统计监测信息数据,包括国际收支申报及相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非贸易项目的主要报表共计19类40多大项和上百个子项系统。但丰富的信息源由于缺乏根据收支监管实际需要的分析模块或比较平台,统计分析只能是就某种现象、某种已经发展严重的趋势设计课题,费时费力的组织高成本调研分析,不仅结论明显滞后,应对策略也不可能及时跟进,统计监测最终对促进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提供决策信息的重要贡献难以体现。

三、构建区域性外汇收支分析监测体系思考

(一)有效整合本外币统计数据资源,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监测分析系统

1、整合部门统计数据。定期取得货币信贷和金融运行的各类金融统计信息及外汇局国际收支申报和结售汇统计等外汇统计信息,结合本地区海关进出口、商务部门利用外资等涉外经济统计数据,构建本地区完整的涉外经济金融信息平台,便于对本地区经济金融中的本外币资金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2、综合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统计数据,构建主体本外币资金监测系统。利用人民银行现有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财税库行联网系统、反洗钱监测系统及部分金融机构本外币大额交易统计系统,结合外汇局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外资外债统计系统,采集相关企业的各类交易信息,构建全辖重点企业本外币资金监测分析数据平台,准确反映重点企业本外币资金流动、信贷投入、结售汇资金流向及来源、退税资金使用和周转等情况,以及监测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为深化区域经济金融外汇收支形势分析服务。

3、建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制度。选取外汇收支量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样本点,设计一系列本外币资金流动监测指标,为方便企业上报,收集的数据基本保持在企业现有的财务报表和外汇收支情况表的框架内,由企业按照提供EXCEL表式填报,生成数据导入源,由外汇局将数据导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二)在构建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平台基础上,借助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分类监测

1、宏观涉外经济金融指标。主要包括本地区货币供应、信贷资金投放、外汇收支、银行结售汇等金融统计指标,以及进出口、利用外资外债等涉外经济统计指标,通过总量指标反映地区外汇收支和结售汇对该地区货币供应、信贷资金投放、存贷款等的影响,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基本概况,以及经济金融对外汇形势的影响。

2、微观涉外经济金融指标。包括企业外汇业务经营指标,即外汇收支及其账户收支变动、贸易收付汇、利用外资额、本外币存贷款、银行结售汇、贸易融资及借用外债等;企业本币资金流量表,即资金来源与运用。此类指标不仅可综合反映企业外汇业务综合情况,而且对企业资金流量及损益情况跟踪监测,能及时了解银行结售汇人民币资金流向和来源的真实情况,并加以判断合规性。

3、合规性监测指标。主要是用进出口核销率贸易资金收付率、结售汇率、债务率等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日常经营的合规性,重点监测其本外币资金流动有无异常,有无违规资金流出流入,从事投机操作,企业日常经营有无外汇风险、隐患等。

4、经营效益指标。主要是通过对调查企业资金损益表中经营业务的资金收支及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效益,为执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提供真实情况,也为准确监测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理局湖南省分局)

推荐访问:区域性 初探 收支 监测 外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