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时间:2023-04-16 19:10:1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高职院校要实现建设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特色兴校,积极探索发展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示范校建设 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朱伟才(1960-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党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036-02

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 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旨在推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进程,带动全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能否破除传统的、被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将直接影响示范性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在示范性建设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指导纲领。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效应”“促进效应”“提升效应”和“品牌效应”。

一、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站在高职院校发展新的历史点上,建设单位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按照“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稳定基本规模,重视内涵建设,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走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科学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前提是理念创新,是思想的解放。高职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高扬解放思想的大旗,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指导思想。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从基本内容上看,以人为本包含三层含义:在自然层面,强调对人的尊重,满足人才的合理要求;在社会层面,强调为人才的发现、使用、成长和评价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在精神层面,强调对人才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从高职教育发展科学观来看,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培养人才方面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是要吸收人才、用好人才,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首先是人的发展

示范院校建设虽然更多是以专业、课程、基础设施等物化形态来体现,但最终是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最根本的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以下两点:

1.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中,要建成具备“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为此,就要求高职院校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的发展。(1)通过为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习培训,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同时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2)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企业培训工程,造就一批实践教学能力强,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和用人需求,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的“双师型”教师;(3)面向社会聘请在相关行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高职院校用人制度。

2.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本位工作。(1)坚持德育为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2)把专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3)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生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4)突出学生就业问题,要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学生成为创业者,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三、强化服务意识,致力于特色兴校

自1998年建校以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特色兴校的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里面有企业,车间里面有教室”成为学院的一大特色。企业人以真实的“学校人”身份参与人才培养,教师以“企业人”身份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学院积极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与中国企业500强的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开设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校企联合办学“柳钢班”等。与此同时,学生以真实的职业岗位人身份直接在校内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融入地方产业链,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环节,产生经济效益。这一“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客观上要求我们继续创造更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造就更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更具特长的学生,在特色兴校方面做出示范,创造特色名校。这一方面要求继续拓展和完善“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具特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的优质教学资源为主,着力搭建两个社会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特色。具体而言:

(一)建立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与管理服务中心——柳职院分中心

按照“社会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把服务送到哪里”的思路,配合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中的“百万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5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千万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以及柳州市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和方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中小企业开展工商管理、信息化、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加强为柳州市及区域内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检测和应用、管理咨询、企业策划、企业市场调研等服务,切实提高柳州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学院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建立柳州职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充分发挥学院作为柳州职教龙头的作用,根据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需求,配合实施“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中的“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百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百县(区)职教中心专项建设工程”“万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确定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的院校,制订实施方案,开放实训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在管理干部和师资培训、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对周边高职院校及中职学校的支持,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合作。

四、探索发展机制,以改革创新促发展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院形成品牌、办出特色、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示范院校的总体目标要求,毫不动摇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同时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一)办学体制创新

在总结“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坚持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多方联合办学,积极引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开拓融资渠道,通过租赁制、专业共建、基地共建、技术共享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学院面向市场办学的灵活性。引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学校经营管理,推动高职教育更新办学观念、转变办学机制。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在2~3个有条件的系部引进投资者,采用“冠名”、联合培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捐赠、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创新办学体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探索国际合作的新途径,实现国内、国外合作办学的新突破,丰富高职教育办学体制。

(二)管理机制创新

继续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各项管理制度“从无到有到完善”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从纸上有到行动有,从有行动到有监督有激励”的思路,分别从教学管理、人事、后勤以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等方面,建立起更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要求和学院实际的高效能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行以定编定岗为基础、以院系(部、中心)两级绩效考核、人员经费动态包干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能上能下、失职追究、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内部管理流程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做到系级领导班子有“老总”,专业带头人团队有“总工”,教师队伍有“能工巧匠”,建立起更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要求和学院实际的高效能教学管理队伍。

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的新办法;建立分级管理、绩效考核、责权统一的学院制改革,建立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自我约束与学校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鼓励二级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实现途径,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营造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校园和谐,没有校园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校园和谐的基础是发展,而发展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条件。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不断改善广大教师生活。同时通过发展保障公平正义,不断促进校园和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十年,综合办学实力大幅度提升,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学院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规律,从广大师生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务求实效,大大增强了师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了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示范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校园文化建设要彰显“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安全文明校园。同时要根据学院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加快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区、办公管理区、教工住宅区、学生宿舍区的校园网全面覆盖和公共场合的无线覆盖。经过三年建设,建成一个全校范围高速畅通、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构建一个面向西部,面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和柳州市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学院校园网络建设水平在区内同类院校中领先。

总之,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奋进,力争早日实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黄邦华.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4]李爱卿.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应该以内涵为本[J].西北职教,2008(2).

[6]黎荷芳.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J].职教论坛,2008(3).

推荐访问:示范性 科学发展观 指导下 高职院校 国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