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教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3-04-16 17:00: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能有机会向各位介绍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我感到非常高兴。下面,我结合天津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谈两点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第一,天津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做法

正如在我们论坛开始时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委陈超英先生在致欢迎辞时谈到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批新式学校就在天津应运而生,当时的说法叫“工学并举”,这种说法成为当时创办实业和兴办教育的重要思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适应新中国经济建设对产业工人的迫切需求,国家在天津进行了“半工半读”的试点,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战略构想,在全国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天津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紧把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机遇,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探索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是以行业办学为主的体制。前些年,社会上对行业办职业教育有过一些争议,当时的行业和企业实行改制,不少人认为,行业继续办职业教育会加重行业的负担,影响行业、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认为以行业为依托,举办职业教育,不但不会影响行业企业的发展,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为了减轻行业负担,天津市决定,原属行业的学校资产和人事仍由行业管理,原有财政性教育经费渠道保持不变,额度不减,教育行政部门只是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体制不仅调动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稳定了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保障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保持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满足了产业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企业与教育双方实现了共赢。目前,天津50%以上的中职和85%以上的高职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企业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二是坚持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为提高职教资源的效能,按照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推倒围墙搞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的思路,我们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战略调整。目前,中职学校已经由过去的430所调整为134所,同时调整重组了26所高职学院,彻底改变了不觉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状况。在这个基础上,这几年我们进一步促进就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先后组建了10个行业性、区域性的职教集团,形成了一所以职业院校为核心,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单位相联合,共同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办学联合体。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学生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融为一体,校舍、师资、经费、设备统筹使用的崭新格局。

三是坚持把“双师型”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师资问题始终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年,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天津率先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中推行了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制度,一批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教师被评聘为“双职称”。为确保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我们还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实践,另一方面规定,各院校要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我们还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各院校把新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选送到企业培训,同时每年推选一百名青年骨干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在加强各级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在加拿大、德国专门设立了两个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和技能。

四是坚持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对传统教育模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经济布局和市场发展需求,着力探索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院校普遍与相关企业建立了产教结合委员会,定期研究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实质性地落实共建项目。各院校还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制度,保证中、高职学生在学期间,分别不少于一年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市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管理,鼓励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一些行业主动把职业院校附近的企业并入院校作为校办基地,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目前,全市已经建成校内实训基地68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1500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占到总学时的40%-50%,双证书制度也同时得到落实。不少院校的实训基地还由消耗型转为生产型,学生既生产了合格的产品,又取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五是坚持紧贴经济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各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专业和课程设置始终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门类、新工艺、新技术。为配合滨海新区建设,我们还紧紧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在职业院校中建立了十个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了产业链与技能人才培养链的对接,确保这些产业领域的技能人才不断档、顶得上。目前,天津的支柱产业,已在相应的职业院校中形成了主体专业,工程技术类的在校生规模达到了50%,基本满足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几年来,职业院校紧贴经济发展设置专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依托合作企业建设基地,针对职业特点加强德育,站在专业前沿建设教材,强化实践教学提高能力,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产教相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天津的职业教育与我们兄弟省市的同行们相比,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学科型教育倾向仍然存在,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校企结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专业教师对新工艺的了解还不够多,技能不够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关键环节上还有待突破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也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借此机会给我们提出很好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是我报告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几点体会和思考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对发展职业教育有以下几点主要的体会:

一是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基础作用。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直接,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如果说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那么技能型人才和直接生产者的培养基础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强大人力资源保证,我们的体会是,经济越是发展,越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二十一世纪展望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它将成为实现和平文化、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和国际公民诸多目标的有效工具。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天津正在加快向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迈进,天津滨海新区正努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其中离不开开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如果不抓好职业教育,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天津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到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和谐。正因为职业教育具有这样一个基础性作用,我们更应该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举措,发展好职业教育。

二是选准职业教育定位,是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始终认为,职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而不是升学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紧密结合,而不能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对毕业生需要不需要,企业对毕业生欢迎不欢迎,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既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也势必陷入发展的困境。因此,职业院校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准确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办什么,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三是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只有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而职业教育要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们把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抓住不放松。这一模式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既解决了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后劲。实践表明,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产教结合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现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四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工学结合”必须有足够数量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的保障。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单一的知识型、理论型教师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这些年天津职业教育之所以有所发展,关键一个因素在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抓得紧,支持教师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较为得力。实践表明,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立专业教师评聘双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等等,都是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此外,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应该成为“双师型”师资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可以给职业教育带来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最新的要求。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教师,不是弥补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成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职业教育的人才战略。

五是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中,应特别注意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职业教育不“职业”;另一种是单纯强调“技能”,把职业训练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前者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致力于纠正的,而后者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不应忽视人文教育。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培养,绝不是不要人文教育。在突出技能性和职业特色的同时,职业教育应当摒弃功利主义目标取向把体现职业特色的人文教育列入整体规划之中,建立和完善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只有把“就业” “做人”统一起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不会是“工具人”和“单面人”。

推荐访问:职教 天津 实践 思考 模式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