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时间:2023-04-15 18:10: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因素,深入分析社团组织凝聚力下降的成因,试图提出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   组织凝聚力   影响因素   提高措施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依法按照一定的章程组织在一起,自主开展一些活动的学生组织。组织凝聚力是群体成员对群体概念、典型的成员特征、群体共识性原型意象的喜爱。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是学生群众团体把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成为社团组织的一员并愿意为社团组织服务,对社团组织有归属感与责任感,有统一的目标价值取向驱动的内在精神力量。

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组织松散、成员流失率高等问题,对社团组织的凝聚力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因素,试图提出提高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措施,帮助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认识到内部弊病,充分发挥其职能,真正达到育人之目的。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一)指导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指导老师存在感低

通过觀察发现,大部分社团指导老师与社团组织的交流仅停留在与管理层的沟通,对社团组织进行宏观指导,鲜与普通成员直接交流。部分社员并不了解社团是否有指导老师,甚至有个别社团负责人表示从未与指导老师进行联系。指导老师的低存在感对社团组织的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指导老师在社团方面投入有限

由于社团指导老师一般是身兼多职,一方面有着自身教学、科研等工作,另一方面存在着一个指导老师身兼多个社团的指导工作的现象,分身乏术,投入到社团的精力微乎其微,以致对社团活动缺乏细致的指导,使得活动整体质量降低。指导老师对社团的不重视也严重影响了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二)社团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社团凝聚力

1.社团内部运行机制出现弊端

大部分社团活动缺乏创新,多是沿用往年的方案;社团活动数量没有很好地控制,占用社员时间多;部门合作和联谊活动少,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另外,社团明确的发展规划、合理的组织机制(奖惩、管理、领导)、管理层与社员沟通等内部运行机制都影响到学生对社团的期望,影响着社团凝聚力。

2.官僚主义妨碍社团民主决策与建设

部分社团管理层独揽大权,容易忽视成员的创新建议和想法。成员机械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地锻炼能力,最终导致成员缺乏存在感和成就感。社团官僚主义的现象使民主氛围缺失,不利于建立平等的关系,妨碍社团民主决策与建设,影响社团内部和谐。

3.经费不足制约活动开展

学校或学院给部分社团财政拨付,平均下来无法满足社团活动所需。有些社团为了能够赚取足够的资金,狂拉赞助,舍本逐末,不能投入到活动本身当中去。由于经费不足,专业性、创新性的活动难以开展,一些内建活动也需成员自掏腰包,部分成员心有不悦。

(三)社团组织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文化建设,难以满足成员需求,实现成员成就感

1.活动频繁,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乐意在不忙的时候为社团贡献力量。而社团组织活动频繁,需大量的时间去策划准备,占用成员过多时间,容易导致成员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社团组织活动因缺乏专业性指导、策划不当、缺乏创新、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质量低下,不能满足成员的期待,影响成员的成就感。

2.缺乏文化建设

部分社团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成员缺乏共同的发展目标;社团活动一成不变,没有形成社团的特色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甚至部分社团打着内建的幌子吃喝玩乐,导致社员没有统一的情感归属,难以增强对社团的文化自信。

(四)社团组织内部缺乏情感交流

1.社团组织内不同部门各自为政

将社团组织划分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社团的高效运转,但若管理不当,也容易造成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而大部分学生认为社团部门间合作较少,成员间缺少交流的机会,可见这也是影响社团组织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团成员沟通频率低

社团规模过大不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社员很难做到完全认识所有成员;加之社团联谊活动和部门间合作较少,成员间的沟通频率相应减少。另一方面,部分社团管理层忽视了人文关怀,导致成员间缺乏情感交流,对于社团的归属感寥寥。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提高措施

(一)在指导老师方面

1.实行指导老师下基层制度

首先,指导老师应深入到成员当中,不定时与成员进行谈话交流,让成员感受到指导老师的存在和关怀;其次,指导老师应发挥调和社团组织各部门、各层级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作用;最后,社团组织负责人应积极配合指导老师的工作,及时反馈社团情况,在充分考虑指导老师的意见建议下组织社团活动和进行人才培养。

2.建立指导老师问责制

指导老师应结合社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社团组织建设、发展规划、活动开展等进行切实的指导,协助打造具有社团特色的社团组织发展道路,全面为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把关。若社团组织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指导老师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在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社团组织领导者的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包括领导者的作风和能力、社团组织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社团组织的凝聚力程度等方面,并对获得较高评价的领导者实行奖励机制。此举有利于激励领导者致力于完善社团组织的管理体制,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社团组织的长足发展。

2.在校社联或其他社团组织管理机构中设立民主监督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分布于各社团组织的内部,负责监督和反映社团内部的“官僚主义”现象,明确社团组织应有的民主氛围和特色。此举有利于更加客观地反映社团组织的管理情况和民主情况,促进社团组织的民主决策与建设。

3.加大对社团组织的经费支持力度

学校或学院可定期了解社团组织的资金需求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提高社团组织的活动质量,增强社团内建强度,促进社团凝聚力的提高。同时,社团组织内部需建立完善的预算与结算制度。

(三)在社团活动方面

1.提高社团组织活动质量

首先,在每一次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成员权责,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立足于时代背景,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内心期待,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最后,学校也应加强对社团组织活动的把关和监督,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2.切实提高社团组织成员的成就感

一方面,应适当地放手,让成员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切实参与到活动的组织策划当中;其次,管理层应对成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成员进行激励或夸奖,增强成员的成就感。

3.加强社团组织文化建设,从精神层面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首先,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其次,通过社团文化节等方式建设社团组织的特色文化,增强其文化底蕴;最后,多组织经验交流会等能够促进成员技能提升、能力增长、素质提高的优质活动,让成员真正有所收获。

(四)在情感交流方面

1.加强各部门合作,促进情感交流

首先,应从领导层出发,拉近各部长的关系,增加交流、会面、共同行动的渠道和机会;其次,增加部门合作次数,各部门优势互补,共同举办社团活动,培养工作默契;最后,增加社团内建次数,通过大型内建活动增强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2.从组织成员的切实诉求出发,加强人文关怀

一方面,领导者应在社团活动中对组织成员给予适当的关注,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夸奖,对未能及时完成任务者给予适当的帮助或激励。另一方面,领导者还应关注成员的生活状况,了解成员的切实诉求,当成員出现消极情绪时应及时进行疏解,让成员感受到来自社团的关怀。

三、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真正达到育人之目的,更有助于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状况进行实际调研,探寻出一些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社团组织凝聚力的建议,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今后将针对影响社团组织凝聚力因素间的关联性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沈燕清.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

[2]郭红玲.高校学生社团凝聚力探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08-110.

[3]吕校春,李玲莉.借鉴悉尼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z1):1053+1055.

[4]赵凯.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5-16.

[5]王静.高校社团凝聚力评析探究[J].商情,2014,(31).

(作者简介:邱愉涵,法学学士,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推荐访问:社团组织 凝聚力 浅析 高校学生 因素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