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教子:尊重兴趣与个性

时间:2023-04-15 11:50: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留下的著作有1400多万字。在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子女中出了三个院士 —— 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子女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或是新四军女战士,或是爱国军官。

梁启超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理念,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努力实现自我。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的慈父,还是孩子的朋友。每晚孩子围在桌旁,梁启超一边喝酒,一边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用其深厚的国学根基和文化思想影响子女。

梁启超注意引导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因材施教,对每个子女的发展都有周到的安排,但又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反复征求意见,直到满意为止。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14岁进入清华大学。其间,梁思成因车祸住院治疗,梁启超陪伴梁思成在病床上温习《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名篇。1924年,梁思成赴美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现代建筑技术与文化,后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相隔千山万水,梁启超仍关注梁思成的学业。20世纪20年代末,国内发现了一本宋版的《营造法式》,人们不懂书中讲些什么。梁启超隐约觉得这是一把开启古建筑之门的钥匙,便把它寄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嘱咐他要很好地研究。梁思成像读天书、破密码一样,终于弄懂这是一本古代讲建筑结构和方法的图书。最终,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时,曾经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并对东亚考古做过特别的研究。当时,考古学是极冷僻的专业,但梁启超看到这个专业的发展潜力,鼓励孩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哈佛读书期间,梁思永想回国实习,梁启超十分支持,积极想办法安排他到新疆、河南等地考察。1934年梁思永出版了《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野外考古报告集。后来梁思永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永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1925年,次女梁思庄到加拿大读书。刚入学,考试得了第十六名,她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梁启超写信鼓励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努力便好。”经过努力,梁思庄成为班上前几名,很多加拿大孩子还要请教她。

后来,梁思庄考取了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梁启超建议女儿学生物学,因为他感到生物学对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而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当他得知女儿对生物学不感兴趣,立即去信说:“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于爹爹的话。”收到信后,梁思庄改学图书馆学,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图书馆学专家。粱思庄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梁启超不仅努力培养孩子成为有学问的人,还要他们成为有高尚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梁启超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成就,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他们都不靠父亲的名声,而是十分用功,各有所长。

推荐访问:教子 尊重 兴趣 个性 梁启超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