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路向

时间:2023-04-14 21:15:0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的新视野,超越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窠臼,体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05 — 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哲学研究领域内首先掀起高潮的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讨,且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实践”哲学的意义已不局限于理论范围内的探讨,从实践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以及方法论中超越出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的谈到实践的应用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确立

实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早就进入了哲学家的视野,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第一次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提出了“实践理性”的概念,但是他的概念是在伦理实践范围的,有很强的局限性。费尔巴哈虽然把实践和生活联系了起来,但是,他不理解实践和生活的真实关系。黑格尔以抽象思辨的形式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性特征,他认为实践在根本上是抽象的理念活动或精神活动。他们都没有从本质上把握实践的真正意义,但是把实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华,深入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实践”观点,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的真正确立。他同时发现,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在马克思的视野里,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创造出一属人的对象世界。〔2〕所以对它进行细致的梳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裨益,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重要的。当代世界的话语转换,需要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下深化“实践”的应用和价值,并诉诸于具体真实的行动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曾指出:“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3〕实践立场的彻底性就在于它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取消问题本身。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也是最后一条,马克思这样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标志着哲学基本视野的“格式塔”转换,意味着整个哲学观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世界”意味着绝对尺度和超验立场的先行预设,从而表明真正的哲学视野的确立。〔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6〕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窠臼,不再是单纯的解释世界,终结了哲学的认识论困境,体现了马克思发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实质。〔7〕马克思哲学本质是实际改造世界的哲学。只有人的真实实践才能改变世界。这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上确立了实践的终极原初性,因为理论的实践能力源自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践”发动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确认了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价值性和现实性在哲学中的地位,而且,更进一步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指明了得以实现的路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根本意义

(一)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可确立为人的本质。实践就是感性的人的活动,它具有客观现实性、直接现实性,能动的改变客观世界。实践之所以具有能动性,这是因为人类本身的特质,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桥梁,人类世界只能是实践中的存在,实践构成人类世界的真正的本体,实践是人类生存之源。于是,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否则,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实践对外在世界的关系是能动的,积极的、并且具有自我规定性。

人在实践之前会明确目的和方案,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种人类特有的能动性,正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马克思明确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实践能促进和完成人自由的全面地发展。

(二)实践促进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一种行为,在主体作用于客体时,往往带有具体的有意识的目的性,即使是盲目的行为也带有模糊的某种潜意识的目的性,同时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人是社会性的产物,实践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在历史的继承前人的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自己的活动,继续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能充分的发挥出内在的目的性和发展前进的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正是其前进发展的过程,过程中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指明了前面的方向,实践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在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际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也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践行。

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过:哲学不能对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进行说教;哲学概念中对自己进行反思的只有原原本本的现实。对于现实需要有从评判的角度着眼,着眼于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对于理论认识的必然性太弱,就不足以影响实践活动,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对于社会主义实践有深刻地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关注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看清当今世界变化大局,走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检验的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也跟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意蕴。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就要付诸于实践,从实践出发,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联系实际,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价值。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源脉来自“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理论界非常重视对于实践的研究和探讨,从最初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思想等都是在实践的天平上来衡量和检验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才有了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确切含义,马克思主义把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把物质生产活动视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而整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制约的,因此实践的标准就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与客观生产力标准相符合,才能正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发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9〕

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首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生产力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0〕 “生产”乃是“实践”的本性,塑造着我们的存在及历史本身,所以“实践”的“生产”性就表现为“生产力”。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上领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变革的意义,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唯物辩证法,把矛盾着的对立面统一起来。

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只有辩证的看待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才能解决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暂时性的矛盾,因为矛盾着的事物是可以相互转换,甚至最后抵消的。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种种道德失范现象,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长,改善整个社会风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从实践意识的经验视野中来把握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通过理论转化为实践,真正地实现人类生活的进步。拿马克思主义的话说:“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1〕就是用实践的方式来改变世界。列宁在黑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12〕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的是现实的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促使目的直接向现实转化。

“理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掉实践”。〔13〕科学的理论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知,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再次回到实践中,发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最切实际的是关注到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上,发挥其真实的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价值是现代应用哲学最重要的任务,是直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是矛盾的凸显期、多发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利益博弈十分突出,国际关系异常复杂,迫切需要更加深邃的哲学思考。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要深化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应继续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作为首要任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命,也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在实践中要把握好度,要睿智的在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提出对策建议,从思维指向上,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人民的生活实际中,振兴国家,为人民谋幸福。

〔参 考 文 献〕

〔1〕〔4〕〔6〕〔8〕〔10〕〔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树祥,吴满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何中华.重读马克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4.

〔7〕蒲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向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尤尔根·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责任编辑:张 港〕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