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课教学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形象

时间:2023-04-14 18:30: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部分,只有真正理解它,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其他部分。为此,在原理教学中要消除阶级政治理论、脱离实践的清谈、僵化教条的错误哲学形象;树立和维护其作为是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两者演绎的方法论结论、指导人们解决各种实际难题时最有效的向导、迄今在总体框架上最合理同时也是常长常新的哲学形象,而“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象当代最典型的体现。

关键词:哲学;阶级政治理论;事前诸葛亮;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13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根基,只有真正理解它,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其他部分。在我国,不少人对哲学重则嫌而恶之,轻则敬而远之。在这些人眼里,哲学不是背上政治婢女的恶名,就是被看作清谈无用。但是实际上,严格来说,在我国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到或理解到真正的哲学。其中就包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和偏见,或者对它做了片面的、肤浅的理解。不消除对它的误解,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面形象,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也就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他部分的教学。因此,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中的错误印象,还原其真实的形象,就成为大学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任务的首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原理课教育中的误导形象

在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哲学很少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给学生形成错误的形象。

(一)阶级政治理论

1.从实际情况上看,在我国,这种观点是公然的。我们依据这样一个命题:“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15,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也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革命、最进步的事业提供理论武器。”[2]49一旦我们承认了这种把某个特定阶级的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的阐释,那它就只能降格为阶级政治理论。因此,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和大众中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阶级政治理论的看法比比皆是。

2.从其结果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為阶级政治理论来对待对它而言是灾难性的。它使人们忽视了这个学科所特有深度的、普世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智慧,忽视它在非政治领域的价值,忽视了对它在其他领域中运用的研究,忽视在更广阔的各行各业和现实生活中应用这种哲学指导求解;它篡改了这种哲学的形象,使一些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远离它,从而失去了广大的信奉和践行者。

不但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与中世纪的哲学成为宗教的婢女一样,就是对它本身的枷锁,因为历史中的人参与的政治很容易受有时代局限性的实际群体利益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这种利益的绝对不可侵犯性,又因用这种利益的绝对不可侵犯性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套上绝对真理性的盾牌,拒绝基于实践对这种哲学的理性批评和自我批判,不能正视问题、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理论,一旦那种利益的历史合理性随时代条件而丧失,这种理论也就失去光环的遮盖,问题也就暴露无遗,导致另一个消极的极端:对它的非理性、非辩证的否定。

3.从理论渊源的正当性看,把某个特定阶级的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误解。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83共产主义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4]120恩格斯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5]297

马恩这些论断表明,其阶级性根源于、服务于其人文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从主体、人的角度观察、对待世界,解决人的问题。这个“人”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不是特殊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人,但作为人他有人的一般性,比如面临自由与必然、全面与片面、主体与客体的矛盾等等。哲学的任务是要解决这种一般性的问题。阶级问题正是人的发展中的问题,才作为一个问题;它不是全部问题,甚至不是基本问题;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的实现上只能依靠无产阶级,然而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关于“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全人类)解放,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人文哲学立场。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性与阶级性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服务于其人文性,不可否认阶级的观点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观点,但它不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哲学,不是阶级政治理论。

(二)解释世界的“事后诸葛亮”

在于我们的许多哲学家至少在潜意识中仍然认同黑格尔隐喻哲学的“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的格言[6]14,认为哲学仅仅旨在形成世界观,解释事后的“为什么”或“是怎样”的问题。这种潜意识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应用研究即方法化的不足,也就是说,只有部分理论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思想方法或原则,还有很多没有完成这种转化,更没有在这种转化的基础上构成一套系统的思维操作的框架,我们也忽视了当代更为广泛、更为基础的非政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例如在技术创新、商业领域、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因此影响了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相应也影响了它的价值表现。

二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事后“解释”的范畴,而不是属于事前指导求解的方法论范畴。比如。

1.施氏有两个儿子。爱好兵法的儿子把兵法讲给楚王听,被封作执法将军。爱好学问的儿子用仁义道德劝说齐国国君,被封为公子们的老师。施家的邻居孟家也想按这种办法求取富贵。爱好学问的儿子把仁义道德讲给秦王听,爱好兵法的儿子把兵法讲给卫候听。结果反而都惨遭酷刑被发配回家。请说出这个故事所说明的哲学思想[7]61。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2004年研究生入学政治试题,漫画中显示一些人为了把工作——抬一根圆柱子——落实到个人,将这根柱子锯为几段,分别扛走)。

这些所谓的运用不过是说明用已经发生了的、已知结果的现象证明/说明理论,或用理论解释用这类现象即解释世界,都是属于证明——或用现象证明理论或用理论证明现象,是“事后诸葛亮”。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象大大影响了它的价值的实现。

二、在原理课教学研究中树立、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形象

(一)研究、教学中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普世的哲学形象

与数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相似,哲学虽然与政治相关,但它是一门区别于政治的独立学科。从本质上说,它是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两者演绎的方法论结论。

1.从哲学与各门学科和各种实践的关系看,哲学虽然也依赖于各门学科、实践,但没有哲学的反思、反馈、提供并增进的一些最基本假设和思维方法,后者的发展就只能是算术式积累的,没有实现几何级的跃迁的可能,因为几何级的跃迁需要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察世界的观念和技术的跃迁,而这是通过哲学的反思提供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反馈实现的,不是学科知识的积累自动实现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8]519

2.从国家民族发展来看,哲学在任何时代都是使一切民族精神不断开化、思想不断成熟的开路先锋,一个缺乏哲学思考和启发、只注重技艺的民族,只能是一群眼界狭隘、没有头脑、低智商的凡夫走卒、乌合之众,一个尚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不能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引领世界。这一点可以通过比较有最发达的哲学的欧洲文化、有一定哲学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基本上是神话和宗教统治的印第安与南非洲文化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命运可以看出。

3.從个人的发展来看,一个人可以学不同的技艺,不同技艺可以有替代关系,比如学计算机技术的可以改学生物技术,并不存在非学计算机技术不可的问题;但改进那种影响他利用其的技艺、处理各种事务的效果的一般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除了哲学或潜哲学,却没有替代的。所以被英国广播公司全球调查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9]13;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CarlyFiroina)在她的《提炼的过程:达致事物的精髓》一文中说,她在大学所学的最有用的课程是哲学,它使她学会综合和提炼、掌握事物的精髓[10]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是哲学,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的哲学,应该说是迄今研究纲领最完整的哲学,它的功能和已经显示的作用必须建立在这个学科性质上来理解。在当前特殊的课程设置教学中,我们要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区别,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为阶级政治理论的一部分的形象。

(二)与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相结合,推进方法化研究和实用性教学,树立现时代智慧的形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的哲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57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其价值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即作为“事前诸葛亮”的智慧,为设计探索和有效解决现实的各种生活、工作等领域中各类具体问题的未知方案提供思考指向,为尚未发生的行动指引方向——价值目标和思想路线。它注重的是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引导人们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属于事前指导求解。这种应用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更能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价值。

在这方面,毛泽东、彼得·圣吉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变成了实用的工作方法,比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弹钢琴的方法等等,教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怎么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很好智慧性的思想方法。彼得·圣吉把唯物主义的解放思想(悬挂假设)、普遍联系的系统性原理等运用到管理学中。这种应用哲学方面的工作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应该成为哲学教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方向之一。有了这些理解、工作,应该可以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脱离多数人们实际生活很远、不关心他们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清谈无用形象,建立人们面对各种难题时的真正智囊和向导的形象。

(三)在教学研究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表达性修正和内容发展,树立具有更大解惑力、征服力的理论形象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除了上面谈到的应用研究及其基础上的实用性不足之外,在理论阐述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表达上要调整理论的逻辑表达。比如,列宁的逼真论真理观的内容与现在西方哲学中逼真实在论是一致的,能有力地抵制当代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但是它在理论表达上存在逻辑矛盾:它认为真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真理的两种属性;认为真理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又认为真理是一元的,即在同一个问题上真理只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比如日地中心关系)上的真理是相对的、发展的(t1→t2→……tn),它怎么可能又是一元的呢?矛盾的根源在它没有在概念上区分合理信念(t1、t2、t3、……tn)与真理(t):它明白现实接受的信念的合理性是相对的、历史的,因此对它既有肯定又有保留,但是它既要沿用它承认是一元的“真理”进行现实信念的评判,又把相对性作为可归之于它的属性,于是就产生了“相对真理”概念,产生了真理的发展性与一元性的逻辑矛盾。理论存在语言逻辑矛盾增加了理解它的难度、降低了其亲和度。

对这种问题要做出辩证的处理: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实都是一些重在实践的实践家,他们在哲学理论上重视的是思想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像专门的学者那么讲究理论语言形式的逻辑。因此存在表达上的学理问题不足为奇,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同样抱着注重实质的精神,即邓小平所说学马克思主义要精[12]382,而不是过于注重逻辑形式、以把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掉的方式对待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理论表达上做出调整,以便于减少学理方面的非议、降低理解难度,以吸引大众、促进它的大众化。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和对实践的反思,既要给出原有哲学观点更严密、论证,也要做出更全面、更精细的理论问题的研究。理论要有更多的群众,必须有理论上更大的解惑力、征服力,能够更好地回应各种问题和挑战,保守只能导致落后、失去群众。尽管马克思更强调并转向实践问题,在他之后哲学理论上的问题并非就已经全部解决了,哲学理论的发展并没有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有需要发展的空间。比如笛卡尔的本体论怀疑论——笛卡尔妖魔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仅仅用实践来回答是不够的,仍然需要更完善的回答。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在内容上不能固守在过去的成就上,而是要与时俱进,以继续保持最先进性。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阶级政治理论、脱离实践的清谈、僵化的教条,而是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两者演绎的方法论结论,是人们面对各种实际难题时的向导,是迄今在总体框架上最合理的、最有效的哲学体系,也是一棵常长常新的智慧之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研究中应当树立和维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2]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9.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5]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97.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4.

[7]赵丽华.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3(1):61.

[8]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519.

[9]马克思.给父亲的信[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

[10]Carly Firoina The Process of Distillation Getting to the Essence of Things[J].English Salon.2006(6):22-4.

[1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推荐访问:要树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教学 原理 正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