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对策与应用探索

时间:2023-04-14 14:4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国内高校的音乐课程中,钢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其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且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较多的教学障碍。在此情况下,学生也会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对自身的学习状况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认知心理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学;钢琴教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对策

0 前言

首先,在心理学的范畴中,认知心理学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同时也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所谓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对一个接收了外界信息的人所表达出的情绪以及行为作出研究的学术方向。这一学术范畴能够有效地推动大众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将心理学教学理念融入不同的学科也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新的教学手段。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认知心理学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的质量。

1 认知心理学以及高校钢琴教学的相关概述

1.1 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述

在心理学的范畴,认知心理学是其中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核心内容。在认知心理学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兴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学。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国外的学校已经开始引入这一理念,将其与教师的教学体系进行融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选择教学的風格、曲目、类型以及模式等等,然后以此为结构进行内容填充。[1]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过分注重教学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升。

1.2 高校钢琴教学发展现状

相较于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说,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钢琴的价格昂贵,很多学生在课堂之外没有条件进行自主化的学习,训练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其次,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知识,并且知识点之间又会产生十分复杂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经常会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心态,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质量;最后,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荼毒,在教学时会偏移教学重点,重视形式主义,忽视学生心态,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意识。[2]

2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对策

2.1 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总体来说,高校的学生已经步入成年阶段,其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已形成,但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因素试图冲入学生的生活圈,使得学生的认知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大部分高校学生年纪都在19~24岁,基本已经脱离青春期,准备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此阶段的学生生理结构已经完善,手部的各个关节也已经发育成熟,所以在此阶段开展钢琴教学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不过,虽然学生手部的关节已经发育成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钢琴这种乐器,自身的灵活程度比较低,仍旧会对教学的结果形成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结合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在高校教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心智都已经成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在接触一个新鲜事物时也能够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3]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活跃性降低。因此,在结合认知心理学组织学生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钢琴音乐审美以及鉴赏中,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有效推动学生钢琴学习质量的稳定提升。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站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在组织学生对钢琴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同时也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层面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在高校教学阶段,学生的生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经过了一定的锻炼,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在教学阶段,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转移,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钢琴曲《C大调回旋曲》时,就可以按照其所表达的娱乐性质开展教学,不必过于严肃,注重学生的想法以及思维,活跃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种具有一定技巧的音乐来说,教师就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钢琴演奏模式以及技巧进行学习、了解,巩固学生对技巧的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稳定提升。[4]

此外,在结合认知心理学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所教授内容的类型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根据不同的背景应用不同的心理教学手段,以此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以及感悟,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形成。

2.3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站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只有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了解的兴趣时,才能对这个事物产生基础性的认知。因此,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若想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兴趣形成,其在心中以及大脑中就会对其形成记忆,从而产生认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手段,以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在此过程中,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是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以及奖赏,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钢琴的海洋中。

此外,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为了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在引导学生进行演奏学习时应该注重劳逸结合。一味地训练不仅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5]

2.4 注重增强学生的听觉意识

对于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来说,自身除了要具备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外,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听觉,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强化整体的演奏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听觉的重要性,甚至整体的教学思维仍旧停留在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演奏能力上。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脱离教师以及乐谱之后往往无法独立演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认知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一个人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演奏任务。[6]当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信心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拓展,通过播放不同的钢琴曲对学生展开训练,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形成。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

2.5 注重鍛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随着互联网技术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发现与钢琴相关的知识有很多,无法彻底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对钢琴学习产生抵抗意识的问题,想要放弃钢琴学习。此时,教师要结合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进行疏导,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整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化。

首先,在正式开展演奏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就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识谱训练以及作曲训练,培养学生的钢琴思维。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的琴房进行指法练习,以此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在课余时间充当钢琴家教等等,以此提升自身的钢琴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责任意识时,其心理认知就会更加完善,从而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 结语

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降低教学的难度,调整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这一门学科,并从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推动自身综合修养的提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一理念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及合理的应用,最终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冯佳.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J].黄河之声,2018(11):90.

[2] 桑雅玲.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02):168.

[3] 周勇,周婉仪.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7(02):116-118.

[4] 仇博.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22):216.

[5] 王佳.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08):36.

[6] 刘银燕.探寻高校钢琴教学中探究认知心理学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36(05):187.

作者简介:杨晓琴(1977—),女,重庆合川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推荐访问:认知 心理学 对策 钢琴 探索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