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

时间:2023-04-14 10:4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作家都会各显神通,抓住细节描写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作家们通过精妙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不同面貌、语言、行为、思想、性格等,来使人物独特个性跃然纸上。

【关键词】人物;塑造;细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节来源于生活,描写细节就必需学会观察生活并真实地描绘生活,工笔细描文章则可妙笔生花。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通过描写抽象的人物内心世界,使其形象具体,使文章更加生动丰满,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感染力。何为细节描写,是在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是在描写人物时笔者抓住生活中细微之处,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把人物的具体状态描绘出来。它是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构成者之一,没有细节描写人物的形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写文章时要观察生活中的细微,打造精美的细节

描写。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在记叙文中细节不仅能够使文章内容充实具有生活的气息,最为重要的是,在人物描写中典型的细节描写,能够给文章增添神韵。我们知道在人物形象描写中,细节描写一般从动作、肖像、语言、景物、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它们之间相互交织共同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一、细微动作,人物鲜活

赵树理曾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加深刻。”确实是这样的,一篇称得上优秀的记叙类文章不能没有对细节的描写。尤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如一味直白地叙述,只会显得呆板无力,减弱读者的阅读欲望,且不能够在读者心中产生艺术张力。这就如同在我们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最能够触动人心弦的是那些发生在日常中的细微小事,并非是所谓的惊天之举。因此在写作中要想使所刻画的人物更加的鲜活,首先要从细微动作之处入手。而动作的描写并非是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行为动作,用精炼的词语形象地展示出来。行为动作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精确的动作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动作描写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深化文章主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鲁迅的代表作《药》,其中描写老栓与康大叔见面时的 情景:“老栓还在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住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在这一段描写中,鲁迅采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文中的另一重要的人物康大叔贪婪的性格以及当时那种急躁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二、精心炼字,锤炼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恰当的语言描写,可以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言为心声”成功的语言能够透露人物复杂的心理及社会背景、关系。现在学生的作文显得苍白无力、词语呆板、没有灵性。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做到选词的精细,不会选择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人物主要特征的语句,这样的语句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所以准确熟练地掌握表情达意的精妙语言,不仅对作家有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初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所以在学习写文章的过程中巧用字词、锤炼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所谓巧用字词,锤炼语言,是指在我们的习作中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恰当。而文章是由段组成,段是由句组成,句是由词字组成。词与字是构成篇的根基,如盖楼房般,只有打好地基房子才能建得更高、更宏伟。所以一篇文章是否优秀,很大程度取决于作者所选的词与字。呆板的字词犹如一幅水彩画中的污点般,会影响画的整体美,而一个生动的字有时会给文章锦上添花,给整篇文章增添不少亮点。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描写父亲去买橘子回来过铁道时的情景:“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里,作者采用细腻的动作描写,其中他用了“攀”“缩”“倾”等字,向我们展示出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攀”字,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給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画面感十足。“缩”字,两脚无处可以蹬,这样描写把父亲怎样爬写得更加的细致。“倾”,体现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作者用这样的描写,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而这份来自父亲的深沉的爱也深深感动了每位读者。

再如:我国北宋著名大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使全诗意境顿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写到王安石诗中的一个“绿”字的由来。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岸南’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绿”字是一个形容词,在诗中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诗中这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大文豪写作尚且如此,我们在学习写作中更应该学习锤炼恰当的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等。学会锤炼语言也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下苦功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苦功找对方法有朝一日定会有所收获。

三、抓住心理,巧妙传情

心理描写在一些文章中经常看到,虽然打眼看上去在文中无关紧要,但是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精心的设计,在文章中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因此在一篇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安排心理描写,对文章形象刻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心理细节描写,即用具体的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在写作中要通过对人物进行深入观察、了解,采用细腻的笔法刻画,以无声胜有声,把人物内心复杂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描写梦境等,使人物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写道桑娜把西蒙的兩个孩子抱回家,安顿好之后,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桑娜的那种心里矛盾、纠结刻画得入木三分,期间包括有害怕、担心、自责另外还有一种决断。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写,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把她的善良、有同情心的品质充分表现出来。因此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逼真地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初学写作的人,在这一过程中要理解何时、何地运用心理描写,因为它是特定人物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地点中所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因此,在习作过程中不要为了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要学会运用心理描写来传达情意,这样才会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四、肖像刻画,惟妙惟肖

肖像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又一重要标志。古往今来,在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不仅是用文字向读者展现出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及表情、仪态、习惯性等外部特征,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以“形”传“神”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品质及时代背景等,“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因此在人物描写中要杜绝千人一面。例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一般通过人物肖像来判断该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坏人一般贼眉鼠眼,獐头鼠目、凶神恶煞、目露凶光,而好人则目光炯炯、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等。再如:在课本中所学的杨绛的《老王》中,有一段描写老王肖像的文字“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寥寥几句话,贴切而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的老王,反映出老王生活的窘迫以及环境的恶劣。

典型的肖像描写要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就如同写人则如见其人。晋朝著名画家顾恺之曾说过:“传神写照,正是阿堵中”(阿堵这里指代眼睛)。眼睛是一个人的灵性之所在,要以眼来观察人。许多作家也通过“眼睛”来反映人物独特的个性,把人物写活了。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学会用敏锐的双眼发现写作素材并细观察人物的主要特征,量体裁衣选择人物典型化的特征精细描写并适当地联想来充实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充满血肉。

五、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壮丽秀美的山河,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古往今来,对于大自然的回馈,文人墨客无不歌颂赞美,例如: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在文学作品中,会发现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场面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写明故事背景、了解社会环境等,使文章更加熠熠生辉,还能够有效衔接故事情节,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生动性。鲁迅的《祝福》中有一段描写除夕时鲁镇的景象,作者借以向读者交代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向读者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再如:《最后一课》中“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里用自然环境画眉唱歌来反映文中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的心理状态,而后面的社会环境描写则是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这也与下文的懊恼、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人物思想上的转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抒情是文章写作的主要目的,写景只是笔者借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景物描写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有一定存在的必要,都是为了文章主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俗话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们形象地展示了景与情的关系,例如:张继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写作前,要先思考一下,通过这个景色的描写主要是用来表达怎样的情,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常言道:“完美体现在各细节之处。”在写作中要想完善地塑造人物形象,就要把握好细节,细节有神则文章就有味。因此在作文写作中要从细节描写入手,观察周围细微的情景、关注细节、捕捉细节,用我们的笔去打造精美的细节。让精彩细节的描写,成就作文别样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刘春耀.多种人物细节描写的综合运用[J].学园,2016(4).

[2]徐承龙.字里行间动人心,细微之处见深情——谈写人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中华少年,2016(35).

[3]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基础知识》编写组.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4]管金麟.文章写作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

(编辑:郭恒)

推荐访问:记叙 文中 描写 人物形象 细节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