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物名词所反映的人物文化探析

时间:2023-04-14 10:00: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庄子》作为先秦诸子著作的代表,其语言反映了上古汉语尤其是战国末至汉初汉语的基本面貌,也是后世典范的文献语言的源头之一,因此在汉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名词是观念的窗口、思想的原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富有意味,它本身包含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庄子》人物名词进行细致扎实的研究,深入分析《庄子》人物名词及所反映人物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庄子》在中国语言史上的多重价值无疑将有利于汉语史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益于先秦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有助于先秦诸子语言的共时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的历时研究。

关键词:庄子;人物名词;人物文化

本文以1961年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为底本,对《庄子》人物名词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对人物类型和人物结构层次进行解析,探析《庄子》人物名词所反映的人物文化内容。

1.《庄子》人物名词来源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分析只限于可以找出构名理据的人名,有相当一部分人名已无从考证,只得放置一边。

1.1历史人名

此类人名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鲍叔牙、比干、常季、董梧、管子、季子、接舆、其子、齿缺、毛嫱、蓬等。其中,姓名中“子”的出现频率很高。

1.2传说中的人名

这样的人名,多是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存在与否无从考察。例如:北人无择、蚩尤、大庭氏、伏羲、共工、赫胥氏、顓頊等。

1.3虚构人名

虚构的人名出于庄子所想,基本上可以再分为无寓意的和有寓意的两类。

1.3.1无寓意:

此类人名由“姓+名”的常用传统方式组成,没有特殊赋予的涵义。例如:伯诚子高(姓+名)、子琴张、子桑、子祀、子舆、老龙吉等。

1.3.2有寓意:

以寓意取名的方式多种多样,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出含义不同寓意深刻的人物。取象方式有以下几种:

取象于自然物质,例如:苑风、光曜、云将。

取象于自然状态特征,例如:鸿蒙、浑沌、参寥、大隗、谆芒、无穷、泰清、无穷。这些人名本身与自然、道德关系密切。

取象于人的突出特征,例如:叔山无趾、甕盎大癭、闉趾支离无脤、王駘。

取象于抽象概念,例如:知 、无为谓、狂屈、无为、无始、支离疏、伯昏无人、象罔。

取象于职业身份,例如:轮扁。

1.4常用人名

所谓常用人名,是指在《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在10次以上的人名。(人名后面的数字代表出现次数)

有孔子83(仲尼57、丘54)、庄子80(庄周9)、老子22(老聃45)、尧63 、颜渊8(颜回15、回29)、舜46 、黄帝39 、惠子25(施1、施惠9)、子列子10(列子14、御寇2)、子路20(由6)、子贡26、桀18、禹17、伯夷11、齿缺11、鸿蒙11、南荣趎10、纣10、子綦10、跖10 、颜阖10。

基本可以归类为三种身份的人物:

学派人物,有孔子、庄子、老子、惠子、子列子、子路、子贡、颜渊。

古君王,有尧、舜、黄帝、桀、禹、纣。

有特殊寓意的人,有齿缺、鸿蒙、跖。

2.《庄子》人物类型解析

纵观《庄子》一书,似乎置身于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使人目不暇接。有历史人物如鲍叔牙、比干、常季、董梧、管子、季子;有传说中的人物如北人无择、蚩尤、大庭氏、伏羲、共工、黄帝;有虚构的人物如鸿蒙、浑沌、参寥、大隗、淳芒。他们或是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如王駘、浑沌,或是作为道家批判的对象,如桀、厉王;或是作为一种陪衬,如颜回、子路。其中有些人物角色在书中呈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多样性,与历史记载不尽相同,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人物的塑造和使用向我们展开一幅历史文化的画卷。

《庄子》中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中的名人,或王臣或贤士或美人或工匠,其中的学派人物,人数相对较多且使用频率相当高。其中儒家身份的人物频频现身扮演角色,特别是孔子,使用频率达194次,远远超过了庄子的89次和老子的67次,而且这个孔子的形象复杂多变,个中原因很多,一方面,春秋战国后期将孔子写入各自的学说著作是诸子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或批驳或代言,源于儒学的社会地位以及“百家争鸣”的学术论辩的社会风气;一方面与庄子一书本身的多元化有关,它非庄子一人完成,也非一时之作,孔子形象的不稳定性很可能与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以及儒道关系的变化有关;再一方面,《庄子》一书在创作时对人物的选择和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调遣,为己所用,这符合庄子汪洋辟阖的气质特点。历史人物已经成了文学形象,变成了一种思想表达的符号,与历史人物的真实状况应区别对待。至于传说中的人物也有这方面的特点。这一点同《孟子》、《墨子》等诸子著作相比差异较大,这些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风格。

《庄子》中的虚构人物,那些饱含寓意的人物,蕴藏了庄子独具匠心的设计,它们分别取象于自然物质,取象于自然状态特征,取象于人的突出特征,取象于抽象概念,取象于职业身份等等。《庄子》将道家思想寓于人名之中,让哲学和文学达到了统一和谐的境界。

3.《庄子》人物结构层次解析

所谓人物结构层次是指《庄子》人物中具有哪些身份的人物,在庄子世界中地位层次如何这类问题。

先来看以“道”的境界为核心而存在的一批人物,包含各类神贤圣人,也就是多少得道之人和散人等不得道之人,加上与道相关的人物黄帝、知、知和、无为、无无谓、畸人们等等构成一个与先秦诸子作品显著不同的特色,因为这些人物被放置在庄子哲学建构很高的层级上,是核心。他们怀不同的“道”,又传达庄子对不同“道”的理解和对至高无上的“道”境的追求。其中的畸人的使用是以丑人做“道”的代言人,而《论语》、《孟子》等著作大多是唯圣的,也是唯美的,健康正常的美。

《庄子》中不乏劳动人民,“人”类中职能身份类名词就有113例,各种技能的劳动者登台亮相,“在先秦作品中,《庄子》是第一次如此大量的把劳动人民的形象再现出来,这是与《论语》、《孟子》、《韩非子》不同的。” 这也许与庄子个人的经历有关,表达了庄子平易近民的情感。《庄子》中的君王官臣,在“人”类的等级类中有名词79例,加上官职名倒也为数不少,只可惜在“道”的哲学体系下,此类人物不像在现实中那样位列高位。学派人物,像孔子、老子、惠子、列子等等,人物算不上多,但使用频率很高。当时正是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时代,不足为怪。

总之,《庄子》中人物众多,虚构人物堪称一绝,这些虚构人物是作者鸿材冥造的结果,蕴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富有超凡的艺术魅力,恢奇诡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为己所用,甚至用来造天下乌有之事,浮染上奇谲的色彩。庄子实为独造之匠,神思飘飞。各类“道”境人物的丰富和劳动人民的大批引入又是庄子一大妙举,“道”境人物的独特地位体现哲学著作反映在文学上的特点以及庄子远政避世,放旷自得的特色。

[参考文献]

吴桂美《试论〈庄子〉人物》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3]王先谦. 《庄子集解》. 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90年版.

[4]刘文典. 《庄子补正》.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1983年版.

[6]钟泰. 《庄子发微》.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推荐访问:人物 探析 庄子 名词 文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