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林冲和鲁达个性化语言的翻译

时间:2023-04-14 08:35: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个性化是小说的生命所在。文学创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赋予不同的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因此,人物语言在文学创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浒传》人物描写的杰出成就之一,就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小说中林冲和鲁达是分别代表了两个阶层的典型人物,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且语言特色分明,其语言的个性化特征在翻译中必须加以体现,否则就很难将人物形象在译文中重新塑造出来。沙博理的翻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关键词:《水浒传》 个性化语言 翻译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叙述语言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作品情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学创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赋予不同的人物以个性化的语言。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文体特征,是作品风格的具体表现之一。个性化语言是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外在的具体体现。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便可了解人物个性。因此,在文学创作中,人物语言比叙述语言更为重要。人物语言是否写得恰如其分,这对于艺术地刻画典型人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黄龙(1988:89)指出,翻译必须有机而辨证地处理以下三个要素,即内容、形式和风格。也就是说,原作的思想内容必须得到准确再现;原作的语言形式必须给以忠实传达;而原作的风格必须保持原样。文学作品的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不仅要译出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要译出原作的风格。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风格是组成原作风格的要素之一。因此,原作的艺术风格能否在译作中得以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人物的语言处理是否得当。只有译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再现原文的风格和精神,从而实现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

二 林冲和鲁达的个性化语言及人物形象

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写人艺术的重大突破上。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并且成功地运用了语言艺术,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所处的具体场景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赋予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在《水浒传》里,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口吻。只要读到他们的对话,就会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鲁迅先生对《水浒传》的语言艺术评价很高,尤其是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他说:“《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元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也称赞《水浒传》的人物语言是“各有其声口”,“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水浒传》里有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作者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通过对他们语言的描写,形象逼真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到千人千面,各有个性。林冲和鲁达便是最好的例证。由于出生、教养不同,处境、地位不同,气质、性情不同,林冲和鲁达的语言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李逵一样,鲁达来自社会底层,文化水平很低,具有直爽刚正、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性格特性,但较之李逵,他粗中有细,而且总带着一种嘲弄的眼光、揶揄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上一些他所不满的人和事,语言中充满了幽默感;而林冲由于出身教养不同,性格谦恭;他虽然英勇豪爽、刚直仗义,但却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说的话比较文雅,没有鲁达语言中那些粗俗字眼。

林冲和鲁达这两个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风格截然不同,在翻译中如果不加以体现就很难将人物形象在译文中重新塑造出来。

三 林冲和鲁达个性化语言的翻译和形象再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流传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其间它曾数次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有拉丁语、英语、法语、日语等。在它的英译本中,沙博理先生的译本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百回全译本,译文较为准确。较之其他译本,沙译的译风最为严谨,漏译和误译的现象较少,基本做到完好无损地移植了原作的内容,因此,沙译的可读性最强。现以沙译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就林冲和鲁达个性化语言的翻译和形象再现进行分析。

《水浒传》中有许多林冲和鲁达语言生动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和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发掘人物对话的特征和美学意义,译者必须首先对原文从词、句、篇三个层面进行文体分析,把握人物语言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注意保留原作的韵味和格调,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人物语言的风格和精神。请看下面的例子: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叫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第七回)

沙译:

“Where are you going, brother?”asked Lin Chong.

“I’ve come to help you fight.”said Sagacious.

“The man turned out to be the son of our Marshal Gao.He hadn’t recognize my wife and behaved discourteously.I was going to give the lout a good drubbing,but then I thought it would make the marshal lose too much face,”Lin Chong explained. “You know the old saying,“Fear not official-except those who officiate over you!”After all,I’m on his payroll.I decided to let the young rascal off this time.”

“You may be afraid of the marshal, but he doesn’t scare me a bit,”shouted Sagacious.“If I ever run into that young whelp of his I’ll give him three hundred licks of my iron staff.”

这是林冲的妻子遭高衙内侮辱、鲁达前来仗义执言时和林冲的一段对话。从这段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林、鲁二人不同的格性特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同的说话口吻。就林冲而言,虽然他担当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性格上懦弱忍让、胆小怕事;而且,他的话比较文雅。他所说的“面上须不好看”和“权且让他这一次”反映了他此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沙译分别以“it would make the marshal lose too much face”和“let the young rascal off this time”对译,不仅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特征,而且保留了原作的意义和精神。相比之下,鲁达性格粗鲁,没有文化,因此他的话语中自然多是俗白俚语,这也与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相符。像“撮鸟”就是很粗俗的字眼,沙译将其译为“young whelp”,保留了原文的口语化风格。两个人的语言反映出各自的出身教养和处境地位是不同的。林冲有家小,生活温饱,又受高太尉管着,顾虑较多;而鲁达光棍一条,无所顾及。

另外,这段话中,鲁达一共说了三句话,有两句后面加上了感叹号,这显示了鲁达耿直爽快、勇武仗义的性格特征。而沙博理在其译文中,基本选择短句来对译,例如:“我来帮你厮打!”一句,沙译译作“I"ve come to help you fight”,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等语言特色,再现了鲁达率直勇猛的性格特征。

最后,再来讨论这段文字在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层面的翻译。我们知道,翻译中的“等值”不是两种语言在词汇层上的形式对应,而是语篇层上的功能性对应。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原文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使用功能等值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从而保留原文的文体效果和美学意义。以这段话中林冲使用的俗语“不怕官,只怕管”为例。原文中,“官”和“管”两个字为同音字,但意义和词性均不相同。作者使用这一俗语,使林冲畏惧强权、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沙译分别以“official”和“officiate”对译, 念起来和原文效果相近。这一俗语的翻译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意义,而且在展示人物性格方面和原文具有相同的作用。

因此,从整体上说,沙译抓住了原作的格调和韵味,成功地再现了人物的语言风格,让读者真切地领略到这两个人物所特有的性格特征。

四 结语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体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对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主要归功于其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艺术。而沙译对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也是很成功的。从具体的译例分析中可以发现,由于对小说中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在翻译中的匠心独运,沙译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不同的层面再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风格。这部译作为更多的译者在今后翻译小说人物的语言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翻译人物语言的时候,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人物语言从语义上透彻理解,然后结合故事情节和说话人的身份、地位等理解话语的交际功能,最后要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译者要从词、句入手,从语篇着眼,即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来翻译人物的语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人物的语言风格,从而准确再现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 Shapiro,Sidney.Outlaws of the Mar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0.

[2] 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中国翻译》,1999年第5期。

[3] 何士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水浒争鸣》,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

[4] 胡竹安:《水浒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

[5] 金 :《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6] 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7]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8]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9] 茅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

[10]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11] 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2] 张今:《文学翻译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13] 张中楹:《关于翻译的风格问题》,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

[14] 张怡:《〈水浒传〉三种英译本之比较翻译》,崔永禄主编:《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 郑公盾:《水浒传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作者简介:

王建君,女,1970—,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杨柳,女,1978—,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推荐访问:水浒传 个性化 林冲 翻译 语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