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完整版】

时间:2023-02-15 20:50:1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后训练,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课后训练,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完整版】

课后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雨中的荷

 聂春友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

 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儿,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地抗击着风雨的摧残。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翻卷的波动越小……而那些姿态各异的荷花儿,尽管在风雨中颤抖着,尽管有的被雨扫去了美丽的花瓣儿,有的被风扯乱了金黄色的花蕊,那一株株纤细的荷茎,依然直直地挺立着;
那一朵朵儿美丽的花儿,依然笑对苍天,依然用自己的一片芳心,遮挡着、守卫着一颗颗幼小的花蕾……

 中华荷园栽植了300多个品种的荷花儿。我们乘船下到湖中观赏。掌船的师傅知道我的心思,一路上,尽量把船开得慢些,尽量让船贴近花丛。在映荷桥下,一株刚刚盛开不久的荷花,在风雨的摇曳下,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直直地伸展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要用自己稚嫩的生命,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还有一株荷,看得出来,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经险些被折断。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起,挺举起一个饱满的花蕾。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眼中所见有所不同。任目光顺着水平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动,只见一片片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儿,花叶相依,亲密无间。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显示着铮铮傲骨。也有的花形虽被风雨吹散,花瓣随波飘零,但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凛然正气。还有几朵儿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流,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荷花常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雨越下越大,我们弃舟登岸,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居。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汉白玉雕像。而那大门两侧的楹联,“和生和立和达和平世界,和爱和祥和谐和乐人生”,则阐释和发挥了“和合”的含义。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平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人们让合仙背负荷花儿,一方面是“和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我想,无疑,这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这种精神境界吗!

 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人雅士们关于荷的种种咏叹。有诗曰“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
“映日荷花别样红”,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怀;
而“留得残荷听雨声”,荷的韵致倒也勾勒出来了,但一个“残”字,总觉得内中含了太多的苦涩和惆怅。面对这满塘涌动的翠绿,一池抗争的嫣红,好像任何诗句都难以准确传情达意。倒是几只蜻蜓似乎领悟到了荷的真谛,紧紧抓住花蕾、残蓬不放,痴情诉说着什么,久久不愿离去……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是自然规律。

 其实荷的四季,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从破土、发芽、开花到残落,历经风霜,坎坎坷坷,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

 我想,小雨、中雨、大雨,微风、大风、暴风,对荷仅仅是一个考验,是一种锻炼。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1).原始素材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面对客观的景物,要想写出美文,也要对眼中之景,进行细致的选择,要选好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文中说“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眼中所见有所不同”,想一想“眼中所见有所不同”的不同点在哪儿?

 (2).素材往往随作者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为荷塘,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弥漫着“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的情致,而此篇文章却有着别样的情怀。为什么?

 (3).素材的选择是为中心服务的,文中第四段宕开去写“二仙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文字?从表现主题的角度考虑,这段文字可以删除吗?

 2.阅读下面的生活素材,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011年3月,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的食盐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在当下食盐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卖盐是个利润很低的生意,现在盐商忽然莫名其妙大赚一笔,他们一定会眼含热泪感谢苍天生在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度。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大的境况。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购盐潮更让人记忆犹新。去年的蜱虫咬死人也把中国人吓得够呛。

  这些谣言开始可能只是来自几个人无意中的闲谈,可能也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进入网络传播就如病毒般发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无良商人借机烧上一把火,一夜之间中国人就癫狂了。

 二.作文

 3.面对素材,要发现其内在的“意义”。一则材料说明的不单纯是一个道理或者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看材料就能得出事物不同的本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学生看材料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要找到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合适的立意。下面是学生对一则材料的立意分析,请你评判这几种立意的高下,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你的立意。

 材料: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不少顾客慕名前来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思考一: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如果这条高档裙子的主人知道了,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会怎么看待这个裁缝?毛皮、棉、丝等材料都是易燃物品,裁缝应该知道这些物品必须远离火种。因此引出了“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话题。

 思考二:这位裁缝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将这条被损坏的裙子改造成“金边凤尾裙”。面对因为自己疏忽而造成的严重事故,裁缝变不利为有利,充分说明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过人的智慧和灵活变通的思维。这样,可以立意为:办法总比问题多,改变角度,创新思维,就有新发现,新办法。

 思考三:这位裁缝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最后意外取得了成功,主要是因为其高超的技艺,这样还可以立意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扎实的基本功才是成功的基础。就如俗语所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高超的技艺,即使想到了挽救的方法,也无法付诸实施,同样难逃失败的命运。

 思考四:有学生认为“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不少顾客慕名前来求购,生意十分红火”,说明“金边凤尾裙”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了一种潮流,而这种时尚潮流是裁缝偶然发现的,提出“潮流往往是偶然”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案:(1)岸上观荷是远距离观看,由于位置高于湖面,居高临下,侧重于对荷的整体的描写:一丛丛、一株株、一朵朵都是从整体上着眼的,目的在于表现荷花靠着集体力量,顽强地抗击风雨摧残的团队精神。湖中赏荷是近距离触摸,人在湖中,随船的行进,一路观察,荷花高于人的视线,采用仰视,选取个例来具体描摹,细腻地描写荷花那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用以突出荷花那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

 (2)这是因为在观察荷塘的时候两位作者所持的“心眼”是不同的: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他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而编织起来的一个心灵的避难所,目的在于抚慰严酷现实重压下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
而本文的作者把荷放置在风雨的背景下来观察,目的在于以荷喻人,人的一生虽然历经风霜,坎坎坷坷,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所以两篇文章表现出来的情致是不同的。

 (3)不能删除,写荷神庙实际上是在为进一步写荷花与现实的联系,突出荷花“和平”“和谐”的象征意义作铺垫。

 2.答案:(1)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且不说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根本不是问题,吃碘盐也根本无法防辐射。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但碘化钾防辐射是在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而服用碘盐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过量摄入反而有害。(2)“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中国文化中也比较推崇这种中庸心理,对待反常现象如同对待鬼神,普遍的态度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盐慌”当头,如此心态之下,国人怎会保持淡定,而不去抢盐?(3)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这些年来,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每一个离奇天价的物品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姗姗来迟,穿着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

 3.答案:我的立意:经过裁缝精心修补的裙子,最后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裙子从废品转变成精品,说明在裁缝眼里根本没有“废品”两个字,面对困难永不放弃。从这个角度可以联系自身学习上的追求,体现当代学生的坚定与执著。(1)陷于困境,决不放弃;
(2)挫折(困难)不可怕,战胜挫折(困难)才能成功;
(3)练就高超本领,才能绝处逢生(化腐朽为神奇);
(4)点亮希望的灯,才能照亮黑暗;
(5)办法总比困难多……

 解析:立意分析与评判:材料中的裁缝利用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获得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造就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积极变通、灵活创新的结果。“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加之技艺高超,善于创新。而“思考一”只截取了材料的一部分,比较片面,没有完全理解材料。“思考四”则把成功归为偶然,忽略了材料中凭借其高超技艺的表达及全篇材料的掌握,所以也不是一个恰当的立意。

 

推荐访问:课后训练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课后 素材 训练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