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学中医体会:为何推崇经方派中医

时间:2022-04-22 08:10:5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自学中医体会:为何推崇经方派中医,供大家参考。

个人自学中医体会:为何推崇经方派中医

 

 我为何推荐经方派中医

 —— 自学经方中医的一点体会

 一、中医的起源 1 、中医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的起源要一直追溯到人类刚刚产生的远古时代。原始人期初对世界、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没有“病”的概念,可能认为是鬼神做怪呢。后来他们发现,白天一起打猎淋雨受凉的一群人,都出现了头痛、怕冷、流鼻涕,回家后有的喝了含有桂皮、生姜的汤,好了,,而吃其他食物的人没有变化,他们渐渐就发现了很多植物有消除人体不舒服症状的功能,从而渐渐形成了病、治病的概念。

 此后,原始人学会了主动用常见的植物、矿物去尝试着治病,时间久了,总结出了一系列植物、矿物治疗疾病的知识,于是给它们起名叫药物。中国流传着一个名叫神农的人尝遍百草,历尽九死一生终于找到可以治疗百病的药物的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华夏先人寻找能够治病药物的艰难历程。

 看到人身上出现什么病症,想到用相应的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这就是方证知识,也是中医最早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那个人、神不分的年代,生病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神鬼世界的事,而疾病的诊治大多由部落中的巫师完成,治病的形式往往是手舞足蹈,歌唱念咒,服用药物等,因此,原始社会医术和巫术不分家。

  二、人类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和野性思维的发现 医术起源于没文字的原始时代,人类祖先如何与疾病作斗争的?如何找到治病方法的?想要研究十分困难。

 19 世纪初期,人们发现在巴西热带雨林里生活着许多亚马逊人部落依然保持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夫妇后来深入到这些亚马逊部落进行了多年研究,于 1962 年出版了著作《野性的思维》,第一次提出了野性思维的概念。

 列维·施特劳斯提出:原始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野性的;野性思维是原始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采用从事件到结构的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原始人遇上一个动物首先会记住它们最突出的特征,以此来命名动物,动物多了,也会形成自己的分类体系,给动物分类基于感性的观察。生物学家则采用先结构后事件的认识方式,先建立一套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体系,然后确定动物在体系里的位置来形成这个动物的概念,不特别关注动物的外在特征。因此,原始人和科学家是不同的,外形很像的动物如鲸鱼和鲨鱼,在科学家眼里可能是不同种类;但在原始人(如爱斯基摩人)眼里,外形相似,生活区域一样,都可食用,则会被归为同一类。这也就是野性思维和文明思维的点血区别。

 文明思维关注的重点可能是科学性,而野性思维关注的是实

 用性,它是有用的,能够指导爱斯基摩人适时地捕捉鲸鱼、鲨鱼作为食物,在严寒的北极生存下去。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包含在巫术内。巫术与科学的行事基础和方式不同,但都是人类获取的知识,不过巫术采用了野性思维,科学采用了文明思维。巫术对世界的认识、分类和科学是不同的,但却也是有用的。列维·施特劳斯曾多次见到了亚马逊部落巫师给病人念诵咒语、让病人服蛇胆等药物、采取温烫等办法治病的过程,效果也很好。

 就像植物作有野生的、种植的一样,人类思维方法也分为野性思维、文明思维两类。它们都是获得知识的完善的方法,是并列的;不是初级与高级的区分,不是分属于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他们在现代人的思维中都存在,各自发挥不同的职能,现代人类从来没有抛弃过野性思维,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这种思维模式。

 列维·施特劳斯破除了人类学长期以来是把西方文明看成是高级文明、把原始文明看作是野蛮和愚昧的低级文明的偏见。认为原始文明落后、现代文明发达其实是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人类文明多元化的价值观更加可贵;各个文明之间不一定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应在地球上和平共处,学会尊重对方,而不是把自己的文明看作比别人的文明更高级。

 三、中医历史上的繁荣和派系 中医起源时产生的主要是方证知识,看到症状会知道用什么方子治疗,讲究“知其然”,它是原始人野性思维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有了更深入探索,想知道人是怎么来的?自然界日升月落是怎么回事?因此,文明思维(科学思维)开始诞生并发展起来。在医学上,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知其然”,更想追寻“知其所以然”,想知道人为什么得病?什么办法适合治疗疾病?哪些药物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想搞清楚背后的原因。经过冥思苦想,一些人想到借用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等思想来解释疾病、治病的相关过程,从而形成了重点研究“知其所以然”的医经派中医。

 春秋时期,巫术和医术分家,医术进入了快速发展。东汉时期,中医的发展已经比较全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东汉时期中医主要分为四大派系,分别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其中神仙派 10 家(“本”的意思),分别为《宓戏杂子道》、《上圣杂子道》、《道要杂子》、《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芝菌》、《黄帝杂子十九家方》、《泰壹杂子十五家方》、《神农杂子技道》、《泰壹杂子黄治》。

 房中派 8 家,分别为《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天老杂子阴道》、《天一阴道》、《黄帝三王养阳方》、《三家内房有子方》。

 医经派 7 家,分别是《黃帝內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內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

 经方派 11 家,分别为《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五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藏狂颠病方》、《金疮疭瘛方》、《妇女婴儿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

 这个时期也是名医辈出,如华佗、张仲景、董奉、皇甫谧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四 、中医的两大基本派系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可惜由于历代的战乱破坏,《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派 36 家(本)著作,35家(本)都已亡轶,只有《黄帝内经》1 家流传至今。同时,四大中医派系中的神仙、房中两派后来逐步消亡,目前中医主要分成经方派、医经派两大派系。

 1 1 、经方派 经方,顾名思义就是经验之方、经典之方的意思,主要内容就是方证知识,它是人类野性思维的结晶。主要根据“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来分析病情,采取“有是证,用是方”的方法来治病,重点是“知其然”,它不关注原因,知道你出现什么病症,我根

 据经验会用什么方子就能治疗。代表作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经方派也被称为“伤寒派”,历史悠久。

 经方派还是东汉的那个经方派。我们知道东汉经方 11 家(本)的著作都已亡轶了,那为什么还是东汉的经方派呢?因为根据东汉人记载,张仲景将《汤液经法》改编,结合自身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此书中有 280 多个方剂,保留了《汤液经法》的主要内容,因此,《伤寒杂病论》此后成为了经方派中医的代表作。自北宋开始,《伤寒杂病论》一书被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流传至今。

 2 2 、医经派

 医经派是人们抛弃了“知其然”的方证知识,转而研究“知其所以然”,将医术和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等哲学医学思想相结合形成的派系,诞生了五脏六腑、六淫、七情、经络、卫气营血等概念。治病过程按“理-法-方-药”的步骤进行,即先确定患病的原因,再确定治疗的方法,再组合出适用的方剂和药物,方剂一般由医生根据“君-丞-佐-使”的原则自行创造。医经派是人类文明思维的产物,其代表作是《黄帝内经》,医经派也叫时方派、哲学医、学院派,历史也一样悠久。

 关于中医派系,社会上还有其他分法,如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滋阴派、火神派等等。其中伤寒派属于经方派中医,火神派疑似属于经方派中医,其他各派都属于医经派中医范畴之内。

  五 、经方派和医经派中医的区别 经方派中医和医经派中医又有什么区别呢? 1 、产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经方派是野性思维的结晶,采用野性思维的方式治病,“见是证,用是方”,治病只讲究“知其然”,它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人类几百万年的经验总结。

 医经派是古代中医文明思维的产物,重在研究在“知其所以然”,采用“理-法-方-药”的文明思维、借用古代哲学“金木水火土”五行观点来辩病、治病,可惜它借用的古代哲学 “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是错的,因此,陷入了迷信的泥潭,给西医提供了攻击、抹黑的把柄,安上了“不科学”的罪名。

 到目前为止,攻击中医不科学的人毫无疑问都把目标集中在医经派中医上。相反,经方派中医是人类长期治疗经验的总结,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可重复性,是无法否认的。

 2 、辩证思想不同 经方派治病最主要的思维就是方证相对,辩证主要从“阴阳表里内外寒热”八纲入手,辅助以六经思维,不讲五行(金木水火土)胜克,简洁明了,容易掌握。

 医经派治病最主要的思维是“理-法-方-药”,在疾病辩证时非常复杂,因为有“阴阳虚实”、“五行”、“六经经络”、“五

 脏六腑”、“三焦”、“卫气营血”、“六淫七情”等众多思想辩证,经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掌握和运用。

 3 、侧重点不一样 经方派重视方剂,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中共收集了 280多个方剂。经方派治病采用方证思维,像法官判案一样审视方剂使用的证据,采用适合的方剂。这些方剂经过了人类长期的人体试验,一般治病效果好。这些方剂有固定组成和比例,不轻易加减。

 医经派侧重于理论和病因分析,不重视方剂,其代表作《黄帝内经》中全篇就 7 个方子,还都是比较简单的方剂。看病先分析病因,然后确定治疗方法,然后根据药物的五行归经,医生自行选择药物组合出方剂,方剂一般都是医生自创的,方剂可以便利地加减调整;同时带来一个结果,这些方剂没有经过人体实验,治病效果往往不太乐观。

 4、 、 对药物的认识不一样 由于指导思想不一样,两派对药物的认识也不一样。经方派中医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体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药物不分五行,没有五脏六腑归经,只论述药物的治疗作用。

 医经派中医对药物的认识完全不同,它分五行,对应五脏六腑,如药物归属有肺经、心经等区别,药物作用有“君臣佐使”等区别,比较复杂。在《本草纲目》等书中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5、 、 对现代科学的态度不一样

 医经派中医与现代科学冲突明显。因为医经派中医用来辩病治病的五行、六经经络、卫气营血等观点与现代科学的观点存在冲突,无法化解。如某老师说自己教了一辈子中医,自己都觉得在胡说八道,明明世界本源不是“金木水火土”,还给学生灌输这是中医的基础,从内心里都不自信。

 经方派中医与现代科学不冲突、不矛盾。经方派中医只追求“知其然”,看到病症选用对应的方剂就可以治病,不探寻为什么。如果你一定要问为什么?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几百万年人体实验的经验总结,过去没研究过其中的原因,我们也不重视。经方派中医采用的是野性思维,关注的是实用性,为什么其实不属于野性思维的范畴。

 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经方派中医不关注“为什么”的研究,当然随着科技进步原因也是可以揭开的。如研究麻黄后人工合成的伪麻黄碱、人工牛黄等已用于日常基本的治疗。在近代科学兴起的情况下,一些经方大师如陆渊雷、胡希恕等也提倡对中医进行科学化解释。

 6 、兴盛的时间、地点不一样 从原始社会到东汉,经方派中医曾经很兴盛。人们发明文字后生活中文明思维占据主导地方,因为经方派中医与社会主流思维不一样,从隋唐以后逐渐衰弱。一直到 1762 年,吉益东洞在日本复兴中医古方派,经方派中医才开始了再次繁荣。现经方派中医主要流行于日本,在中国则主要流传于民间。

 医经派中医采用了“理-法-方-药”的思维,符合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社会主流思维,获得了逐步的繁荣和兴旺,从东汉以后知道现在,中国的中医学院、中医医院都由医经派中医一家独大,甚至说垄断。医经派中医不但兴盛于中国官方,还兴盛于韩国、朝鲜等。

  六、个人自学中医 体会 刚开始看书学习时,自己也没有头绪,买了大学中医的一系列教材,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物学》、《方剂学》等,还有其他内科、外科的书,结果看了以后发现是云里雾里,感觉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了,太散乱了,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六经经络,真正遇到一个病时,用哪个理论最适合还不太清楚,就算确定了,用哪个药物,如肺经的选哪个不清楚。从理论到治病中间相隔着十万八千里。

 后来偶尔碰到胡希恕弟子们的中医群,看了胡老的《伤寒论讲座》,感觉讲得太好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就是从感冒的治疗开始论述,由浅入深,进而论述了更多内科、外科的疾病的治疗,从感冒治疗推广到更多疾病的治疗,非常容易学习掌握,因为他们的道理是相似的,使用的方剂是相同的。但《伤寒论》的文字是文言文,一般人不容易理解,需要人进行解释,辅助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而胡老的解释是纯粹从经方派中医的理论

 来解读伤寒论,解读地通俗易懂,人人可学。引用人家的一句话来评价胡老的讲座:读了胡老的伤寒论讲座,你就可以开方子治病了!这方面,一个胡老三代弟子的经历也很有说服力,这个弟子是中医专业本科生,上大学后,每次寒暑假回家,许多亲戚、邻居听说以后纷纷来访,希望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得到治疗。但是该弟子很无奈,现在虽然学习了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内科学等,根本没办法开方看病,每次只能回复人家,现在才开始学基础理论,还没有开始学临床呢,因此自己目前...

推荐访问:中医 推崇 自学 个人自学中医体会:为何推崇经方派中医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经方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