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7篇

时间:2022-03-20 17:43:5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7篇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1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的散文集,有位同事不久前送我的书。我上次和有个朋友吃饭,说我总是感到很神奇,合适的书总是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好像我就在等它一样。这本《守望的距离》也一样。我朋友笑着回答说其实是你自己做好了准备,好的书一旦出现在你的视野,你就看上了而已。或许是吧。我其实以前不怎么爱读散文,之前有个朋友强烈推荐给我两本三毛的散文集,我只是翻看了一下就搁置与书架上了。而这本《守望的距离》却是我爱读的,爱不释手,那天和家人看世界杯,中场休息时,还拿起来读上两篇,如视珍宝。

如此喜欢这本散文集之后,陆续买了贾平凹,余光中,余秋雨的散文集,以及周国平的另一本散文集,翻看之后依然觉得这本《守望的距离》写的最好。可能这里写的都是周国平日常的思考和感想,如果是为了写而写,别人读起来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就来先说写散文,此乃书中的观点。首先必须有想法要写,家里没有鲜鱼,就不要宴客。《守望的距离》可能是周国平多年积累的散文集,这些散文确实都是有感而发而写,当时并不为出什么散文集。再则写散文讲究有味,这一点做到难了。是求功名而写还是真正的对世事淡泊名利,从淡淡的文字中总能感觉的出来,当然烹饪鲜鱼,文字功夫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味出不来。最后一点是一条鱼不能熬一大锅汤,那就淡了,没味了,文字贵在精,不用过多的废话。而《守望的距离》这本散文集也正是符合了这三点,给你呈现了一盘盘烹饪合宜的鲜鱼,美味无比。

《守望的距离》中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林林总总,讲人生,爱,生死,旅行等等。在我看来,其实讲的都是智慧。周国平是著名作家,哲学家,思想家,上的是北大哲学系,读过的书无数,阅尽东西方大家的思想,研究过尼采,不过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所处的年代,写出的是自己的人生智慧。因为不是照搬别人的片言只语,那样显得空洞,也不仅仅是自己的偶尔灵光一现,那样很零碎。所以读起来觉得很有味。而关于写所思类的散文,里面有句话非常认同,写散文犹如在海滩上捡贝壳,知道前面已经有很多人捡到过了,而且后面也还会有很多人会捡到,于是感到很心安。对于偶尔也写写文字的自己来说,也觉得很心安。

如果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智慧依然在原地踏步,那可能真的是浪费了人生的时间,只是在虚度光阴而已。有可能他们也在工作,也在养育家庭,也充当各种角色,跟着时代知识在增长,而智慧没有增长,因此总为烦事困扰,周而复始。到了一定的年龄,智慧的增长才是我们追求的。在我看来,智慧是关于人的,关于自己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通过观察生活,观察人,审视周围,通过阅读古人的典籍,最重要的是通过思考,以更加宽阔更加高度的视角来看这世间的人生,获得对世间生活的豁达与宽容。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要反过来运用到当前的生活中,看透人生这洞穴里的生活,才能从眼光中透出这睿智。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2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看看现在的自己,大概已经丑陋不堪了吧?幸而学校制订了读书计划,并向我们推荐了些好书。于是,捧起了书,重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守望的距离”首先映入我眼帘。看这五个字就挺美的,有守望就有期待,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自己的差距。翻看目录,那一篇篇文章的标题就引人入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命的烦恼和创造的欢欣”、“闲适:享受生命本身”。在很多言辞的背后闪烁着周国平一个哲学家的特有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别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他在这一节中写到“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的智慧。“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读了本书后庆幸——我已在路上!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3

《守望的距离》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引人入胜,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散文里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谁还来拯救这个“宇宙”呢?

我要做一个幸福的守望者?守望着我拥有的东西,守望着我的理想,守望着我的朋友,守望这世间美好的一切,守望幸福。

周国平先生的话总让人似有所悟,我感叹他笑谈人生的超然。他在困难过后并不像人们那般呻吟,而是敢于面对人生的问题,笑谈生死。

读《守望的距离》让我知道了“人必然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精神家园,那他就拥有了整个宇宙!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4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看看现在的自己,大概已经丑陋不堪了吧?幸而学校制订了读书计划,并向我们推荐了些好书。于是,捧起了书,重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守望的距离”首先映入我眼帘。看这五个字就挺美的,有守望就有期待,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自己的差距。翻看目录,那一篇篇文章的标题就引人入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命的烦恼和创造的欢欣”、“闲适:享受生命本身”。在很多言辞的背后闪烁着周国平一个哲学家的特有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别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他在这一节中写到“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的智慧。“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读了本书后庆幸——我已在路上!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5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看看现在的自己,大概已经丑陋不堪了吧?幸而学校制订了读书计划,并向我们推荐了些好书。于是,捧起了书,重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守望的距离”首先映入我眼帘。看这五个字就挺美的,有守望就有期待,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自己的差距。翻看目录,那一篇篇文章的标题就引人入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命的烦恼和创造的欢欣”、“闲适:享受生命本身”。在很多言辞的背后闪烁着周国平一个哲学家的特有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别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他在这一节中写到“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的智慧。“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读了本书后庆幸——我已在路上!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6

记得在《试卷中的周国平》中就曾经说过,十多年前,就从朋友所赠之书《守望的距离》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周国平的文字。他的文字非常细腻,充满了思想的感性,并处处体现了所习哲学打下的烙印,对人生的思索充满了哲理。其文字不疾不徐地将人生道理或是他的人生感悟给读者娓娓道来。

十多年的时光,消磨了我青春的热情,也吹肿了青春的身躯,十多年前的《守望的距离》已不知去往何方,而今看到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的这本《守望的距离》,想起多年前本书带给我的美好阅读感受,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将之收入囊中。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贪欲在作怪吧。

《守望的距离》最早出版于1996年,距今已有21年,在这21年的时间里,它一版再版,迄今为止已再版8次,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书内容虽然接近500页,事实上它却并非什么长篇大论,或经过精心构思的大部头史书或小说一类,接近500页的内容实则汇集了周先生从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乎所有散文。这些散文或长或短,所反映出来的无不是周先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及对精神生活问题的相关思考,如果一定要给这些散文概括个名字出来,这应该称之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学院出身的哲学家或作家周先生的日常哲思随笔,头衔太长,简言之哲思随笔。如果用周先生自己的说法便是“守望的距离”。在与时代潮流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去守护人生中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既然是对人生普遍意义的思索,在阅读的时候便不能求快,需细细研读,带着一颗浮躁之心,功利之心,是没有办法在他的文字里获得安宁的。可如果是带着一颗困惑之心,求知之心,在他的文字里也许能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顿悟。

周先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体悟,对人生的细腻思索在十多年前触动了我,却依然未将我引向喜爱哲学之路上来。也许对我而言,哲学这是门爱智慧之学,对于智慧,也许我终是不爱并拒之于门外的吧。十多年后的我再看本书,并非对周先生本人有什么抵触,恰相反,他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吸引人。只是在涉及哲学领域,当看到国外的那些所谓哲学家一个个被引用时,我那不良的比对心理又开始隐隐作祟。这导致我很难静下心来去深察周先生想表达的思想。

举个“栗子”,在阅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周先生列举了他所喜欢的哲学家尼采嘴中经常谈到的一个朋友——爱默生。里面谈到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周先生说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接下来的解释中,我看到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是这样的“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我根本就没来得及看下一句话,只这一句,我心里就自觉地,不经大脑思索地想到了我国明代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吾心即宇宙”“心即是理”,那位19世纪的爱默生的哲学思想真是的他自己的,还是抄袭自我国16世纪明代的这位大家呢?除了一个是现代白话,一个是文言,我真是看不出二者有什么不同。很有意思的就是,接下来的话,周先生说的恰是我国的这位思想大家阳明先生,不过他比较客气地说是思想上的相似。按我的看法来说,这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同,其思想内核是一模一样的啊。

另外还有一位被提到的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高中学哲学时,这些国外的所谓哲学家们出现在课本的次数绝对比国内的古时先贤们出现在哲学书中的概率要大得多。但是很悲哀的是,我总是在这些西方大哲的身上看到我国古时先贤的影子。我真的不相信,所谓的先贤他们的人生经历是如此的相似,他们的观点会惊人的雷同。苏格拉底与咱们的先师孔圣人出身的年代惊人的接近,就连思想也惊人的相似。身份也惊人的相似,都是大教育家!夫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苏先生则生于公元前469年,逝于公元前399年,似乎东方我国的孔夫子亡了十年,西方那边便诞生了苏格拉底先生。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苏格拉底则死于不抛弃哲学的思想。孔夫子说“吾有知乎,吾一无所知也“,苏格拉底先生则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种种的雷同巧合对比下来,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根据东方的版本编造的一部西方哲学故事?

原谅我吧,在看这些哲学思想随笔时,我的思绪会无意识地从国外自动匹配到国内有着相似观点的思想家,哲学家或教育家身上。这也许是好事,让我随着这些西哲思想,再一次重温东方的哲学思想,这也许是坏事,让我总有种盲目的乐观自信。不管怎么说,在阅读的时候,我”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对于一本书来说,它的价值也就实现了吧。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篇7

《守望的距离》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引人入胜,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散文里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谁还来拯救这个“宇宙”呢?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守望者,守望着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就会悔悟终生。但与棋不一样的是:棋可以悔或重下一盘,可人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认真下这盘棋。

我要做一个幸福的守望者?守望着我拥有的东西,守望着我的理想,守望着我的朋友,守望这世间美好的一切,守望幸福。

推荐访问:守望 距离 经典语录 守望的距离经典句子 守望的距离经典段落 关于守望的句子和段落 守望的句子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 守望的距离感悟 守望的距离摘抄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讲的是什么 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