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党精神研讨交流发言-20211010213051

时间:2021-11-21 08:23: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建党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和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全党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接续奋斗、顽强拼搏,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就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

一、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创性、源头性、先进性和人民性。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有助于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刻理解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更加明晰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精神支撑。

(一)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独特的时代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近代以来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组织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时代性。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呼唤新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呼唤新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时代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先进分子所青睐。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伟大建党精神,也在这种时代大潮和世界大势中孕育而生。

(二)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开创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开创性。1921年7月,中国的少数先进分子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因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2年7月又召开党的二大,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制定了第一个党章。这一艰难的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进行的苦苦求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的无畏前行。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反映了党的创建的历史过程,具有开天辟地的创造性特征。

(三)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厚的源头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具有深厚的源头性。树高千尺必有根,河流万里必有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上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源头、源泉。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这个精神谱系中,无论是革命年代形成的,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无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还是新时代形成的,这些伟大精神无不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党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始终,并与精神谱系中的其他伟大精神紧密相关。

(四)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持续的先进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的精神家园,具有持续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拥有科学理论指导,有着远大理想、严密组织、严明纪律,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敢于自我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理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伟大建党精神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精神表达和文化呈现。正是由于我们党是具有持续先进性的政党,才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才有能力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五)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深厚人民情怀的集中呈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生存发展、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因此,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种大公无私的人民性,源自于党的性质、宗旨,源自于党的初心、使命。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守理想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践行初心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不负人民就是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百年来,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构筑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把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把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融入血脉之中。要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砥砺初心使命、锤炼精神品质,把伟大精神转化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源。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一百年来,正是因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我们党才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使全党有了“共同语言”,铸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战胜了前进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正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动力之源。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都毫不动摇。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前进道路上,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之源。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伟大洪流,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品质之源。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红色传人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丰富党的精神谱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追求真理、绝对忠诚。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东方,就是因为我们高举着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学习继承伟大建党精神,首先就是坚持真理、对党绝对忠诚。要系统、全面、深入、持续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深刻感悟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时时刻刻处处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践行者。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百年前,一群年轻人从一艘红船扬帆起航,高举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带领一群又一群年轻人,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让祖国山河改旧貌换新颜。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党的带领下,矢志不渝,砥砺奋进,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先锋力量。我的经历较为特殊,从高校毕业成为一名法官,再离开法院回炉重造,而后又继续做一名人民公仆,这期间,转换的是身份,不改的是初心,变化的是环境,如一的是情怀。往下,仍将牢记初心和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时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坚持”的要求,多学习、更努力、勤奋斗,为“三服务”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争当XX高质量发展的“猛将”“闯将””干将”。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全心奉献、不负人民。在一百年的伟大斗争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模范、向死而生的仁人志士。伟大的建党精神,就是要不负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牺牲。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事业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学习伟大的建党精神,就是要在开展工作、面对任务困难时,敢于担当、迎头顶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君志所向,矢志不渝,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接担子,敢于担任务,坚持底线思维,须臾不可松懈,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任务,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对得起人民的信赖和信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断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将其丰富内涵融入血脉,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第二个一百年赶考之路,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天岳书院建成之初,教学内容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清末书院改革之风骤起,天岳书院也积极加入了改革行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平江知县冼宝榦发布变通书院课程告示,宣布修改天岳书院课程设置,开设实学课,意在“兴实学而起真才”,期望学子们“力戒虚憍,勤加懋勉,从此学归有用”。为保证改革效果,冼宝榦还专门写信给自己的同乡兼好友——时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希望对方能在购买图书、购置仪器、聘请教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此时的天岳书院已经不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在其自我革新的过程中,承载着湖湘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自觉探索与实践。

 天岳书院建成之初,教学内容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清末书院改革之风骤起,天岳书院也积极加入了改革行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平江知县冼宝榦发布变通书院课程告示,宣布修改天岳书院课程设置,开设实学课,意在“兴实学而起真才”,期望学子们“力戒虚憍,勤加懋勉,从此学归有用”。为保证改革效果,冼宝榦还专门写信给自己的同乡兼好友——时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希望对方能在购买图书、购置仪器、聘请教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此时的天岳书院已经不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在其自我革新的过程中,承载着湖湘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自觉探索与实践。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达了书院改制上谕,天岳书院也加快了革新步伐。辛亥革命之后,平江地区的学校数量迅速增加,但师资却较为匮乏,周士鹄等人遂于1919年在天岳书院创办了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有效缓解了平江地区师资紧张问题。1925年,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改为平江县立中学,校址仍设在天岳书院,后因受内战影响而停办,天岳书院成为驻军之所。

  抗日战争时期,平江屡遭日军侵袭,但坚强果敢的平江人民毅然坚持在战火中兴办教育。1941年,在有识之士的多方奔走呼吁下,平江县立中学在临时校舍恢复办学,次年迁回天岳书院开课,战火硝烟中的天岳书院再现琅琅书声。1944年,平江县城沦陷,平江县立中学师生被迫迁移,迁移期间非但没有停止办学,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1945年9月,学校重返天岳书院开课。新中国成立后,平江县立中学继续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扩大办学规模,其间数次更名,于1958年更名为平江县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从天岳书院到平江一中,这座创办于清代的书院仍彰显着蓬勃生机。

一声惊雷 星火燎原

  20世纪初的平江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却阻挡不了平江人民投身革命的热情。大革命时期,在天岳书院中办学的平江县立师范学校、平江县立中学的学子们挺身而出,以各种形式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之后平江革命史上的数次重大事件也都与天岳书院联系在一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平江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平江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数次武装暴动,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的同时,也引起了敌人的疯狂反扑。1928年6月,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地区,其中第一团第一营就驻扎在天岳书院。此前,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联系发展了一批党员,逐渐掌握了第一团的主要武装力量。1928年7月中旬,彭德怀偶然得知第五师的黄公略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不慎暴露,国民党湖南当局已电令逮捕。事出紧急,彭德怀遂与滕代远一起,召集第一团的共产党员秘密开会研究对策,最终决定以“闹饷”的名义立即发动起义,起义指挥所设在天岳书院后面的一所茅屋中。

  7月22日上午,起义队伍在天岳书院的操场上举行誓师大会,彭德怀宣读了誓词,号召士兵们不再为军阀卖命、打倒土豪劣绅、救出受苦受难的百姓。彭德怀的慷慨陈词,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响应。下午,参加起义的数百名士兵颈戴红巾、全副武装,向平江县城发起攻击。不到半天时间,起义队伍就占领了平江县城,解除了数千反动军警的武装,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活捉了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解救了被关押在狱中的数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同时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天岳书院也从此与平江起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打上了鲜明的红色烙印。

烽火岁月 铸就荣光

  平江是一块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个关键时刻,几乎都能看到平江人民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的身影。平江起义后,天岳书院在烽火岁月里继续书写着红色篇章,红色光辉更加耀眼。

 华夏文明远古即在此呈现。人类文明大多离不开江河的哺育,每一种文明的跌宕起伏都与大江大河的潮起潮落紧密相牵。追寻蚌埠文明,也要从“四渎”之一的淮河说起。3万年前,这里气候温润,植被茂密。五河县西尤村遗址的发现,铺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逐水而居、渔猎繁衍的生动图景。双墩遗址出土的7300多年前具有表意功能的刻画符号,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揭秘中国文字和中华文明起源;面带微笑的纹面陶像,展现出的东方神韵,开启与先民跨越千古的时空对话。4200多年前,大禹治水,在今蚌埠荆涂峡劈山导淮,娶涂山氏女娇,为治水患新婚即别,行走九州,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佳话。涂山脚下禹会村禹墟遗址发掘出祭祀台基和大量具有明显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龙山文化均与此关联,揭示了数千年前华夏文明就在蚌埠地区融合发展,生动再现了“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宏伟场景,有力印证了“夏之兴也以涂山”,是华夏民族形成也是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根脉。《候人兮猗》,开创“南音”之始;乐舞《大夏》,堪称舞蹈之首,这些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渊源。“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父子多次到涂山之巅的禹王宫拜祭大禹,苏轼留下了《濠州七绝·涂山》《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等诗篇,苏辙在《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中写道:“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赞扬了大禹治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千百年来,大禹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丰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淮畔珠城承继大禹精神,正以千帆竞渡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文明发展的壮美篇章。

(二)

  红色基因很早即在此传承。悠久的岁月为这座城市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而历史的风云则在此掀起了更具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浪潮。1911年12月7日,一声汽笛长鸣打破了古渡渔村千百年来的宁静,津浦铁路全线通车,蚌埠正式开埠,成为连通南方和北方的重要节点,新思想碰撞激荡、革命之火熊熊燃烧的战略要冲。那一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淮畔大地,淮上革命军与清军相持激战,留下了“神州魂,义士血,淮山淮水增光烈”的雄词壮语。五四运动一声春雷,激起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安徽第一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工会组织——蚌埠铁路工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26年1月,蚌埠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蚌埠特别支部成立,相继在南京地委、上海区委的领导下,翻开蚌埠革命史崭新一页。从蚌埠特支恢复组建,到成立长淮特委(蚌埠特委)、小蚌埠党支部、中共蚌埠工委,党领导沿淮人民开展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与全国人民一道踏上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漫漫征程,一路冲破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用忠诚与信仰书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蚌埠人民不会忘记,为了保护新生而弱小的革命之火,年仅24岁的杨兆成烈士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小南山麓慷慨赴死,成为安徽第一个为革命而牺牲的共产党员;两任长淮特委书记陈履真烈士和朱务平烈士,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珠城大地不会忘记,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彭雪枫将军开辟了全国19个红色抗日根据地之一——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怀远县龙亢镇创建新四军第四师,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伟大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蚌埠地区成为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和人民解放军进军江南的谋划之地、支前基地,孙家圩子成为渡江战役军事指挥中枢和华东地区政治决策中心,渡江战役总前委在这里运筹帷幄,剑指江南,组织草拟《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一时间,街头巷隅,车水马龙,支前物资从这里分装转运;淮水之上,架起浮桥,各种船只从这里挂帆启航……这些都生动诠释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推荐访问:研讨交流 建党 研讨 发言 学习建党精神研讨交流发言-20211010213051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