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1香山帮行业调研 非遗项目调研报告

时间:2020-11-02 09:08:4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建设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PAGE 1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以承香堂为例

非遗项目调研报告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的挖掘和保护这项遗产,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教学资源库正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探索保护和发展“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方案。

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简介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2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00余处,还有市、县级保护单位及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数十万处,其中相当多的文物点需要通过维修来加以保护,以增强它们抵抗病害的能力,让它们祛病延年,也为我们向下一代完整地交出文化遗产创造条件。但是,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不乐观,相对于数量较多的文物古迹和维修工程,我国文物保护古迹和维修工程,我国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数量明显减少,队伍的整体水平也降低,许多地方的保护工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

2.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缺乏对传统工艺技术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当前是文物保护维修工作中存在的人才资源问题。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古代地方建筑多是匠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师徒相传,身授口教而建造的。当时信息交流不畅,阻碍了技术交流的共享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丰富多彩的古建筑营造技术,手法的形成。这种多种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笔宝的财富。

从整体上看,由于人员素质问题,目前我们对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重视得仍很不够。有些文物单位在编制设计方案时简单的套用常见的官方建筑材料,将教科书上现有的建筑手法以及造型上不加选择的照搬照用,损坏了古建筑的价值。

有鉴于古建人才匮乏,古建队伍不整给文物保护工程带来的种种难题,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汇报会上,与会的一百多位文物保护业内人士建议,应通过与大学联合办文物保护专业、举办古建所长培训班和文物保护工程保护工程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与国外大学和专业机构合作选派专业人员深造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培养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我国仿古建筑与古典式园林营造的产业化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

明清时期是苏州园林的高潮,明朝的正德、嘉靖年间到清朝的乾坤年间三百多年的时间,是苏州园林最辉煌的阶段,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苏州古城内现存古典园林和控保建筑近300处,作为现代私家园林的建造,从1949年80年代,沉浸了大概30年,这个和社会精金各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有关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的富有,私家园林的建造进一步兴起,如中式园林别墅群,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它每一户都是一个私家园林。

而今,不仅是以古典园林文明世界的苏州,而且是整个中国,都正逢园林建筑和房地产的大发展时期,这也是仿古建筑、古典书园林和现代中式建筑在当代兴盛的国人生活方式的新需求。另外,随着名胜古迹和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也需要园林古建筑营造产业的支持。

仅就苏州地区而言,2006年末,苏州拥有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37个、建筑安装业215个、其他建筑业101个。其中从事古建筑园林相关的企业达到近百家。2006年苏州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529.87亿元,比去年增长11.6%,2006年苏州市实现建筑工程产值480.6亿元,增长7.1%,安装工程产值40.43亿元,增长85.%。2006年苏州建筑业竣工产值451.6亿元,比去年增长8.4%,这样的当前形势下,就对园林古建筑的专业人才和人力资源有着广泛和大量的需求。

三.构建非遗教学资源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际意义

1.充分认识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既是意识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名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名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体现。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继承发展我国古典园林传统建筑事业和园林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名族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海外运输和营造,这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2.系统化整合古建筑培训资源,培养理论与实践双过硬的古建人才队伍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大多依靠师傅和徒弟的口授和行为传承来延续的。虽然由于其身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的忽视和冷落,以及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技术和材料的日新月异,这些现状都需要我们在当代全面系统化的整合古建理论和培训教育资源,以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技艺教育基地的形式,为行为办学、为文化立言、为国家立功。

2007年6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在苏州举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周和平指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的危险。同时,一些地方出现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

周和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建立全面反映其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及数据库。二要建立国家和地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逐步形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三要加强传承人的保护,重视建立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体制。采取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传习活动,开展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人后继有人。

据有关方面初步统计,我国现有精通古建筑修复的工程师和专门的高级工匠均不超过1000人,人才缺口非常大。目前,本资源库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香山工坊作为依托,汇聚香山帮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整合国内著名高校的学术资源,并以建立一套人才标准和培养体系为目标,通过专业技能和理论结合的培训教育课程,培养输送具备职业资格资质的古建筑技师和技工,协助完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促进文化修缮队伍专业化,并且成为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人才基地。从而使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得以形成体系完整、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新人辈出。文化延续的长足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探索新路。

注:本调研报告内容引自论文《香山工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之路》

作者:冯晓东(苏州民族建筑学会理事长)

许建华(苏州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香山 技艺 调研报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