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上学路】风雪中上学的小孩

时间:2020-01-08 10:26:4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乡间的小路沿山而蜿蜒,西北风裹挟着雪花从背后刮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少年脚步匆匆,踏雪前行。飞舞的雪花沿着路上车辙留下的印痕,被大风刮得急速旋转,像一条条小蛇迎风起舞。少年背着行囊,边走边欣赏着这雪舞银蛇的景象,听着脚下每走一步发出的吱嘎吱嘎的踏雪声,一路忘却了劳累和寒冷,兴致勃勃地向学校行去

  

  这样的画面,对现在的孩子可能难以想象,却是我早年上学时的真实情景。当初的少年如今已近不惑,二十多年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

  

  我的初中生活先在邻村的联中,后转到乡中心学校。当时的学校坐落水库近旁,就是现在峨庄瀑布群所在地,紧挨土泉大瀑布,景致幽美。从土泉水库旁的公路垂直向北,一条笔直的小路通向校园。小路是大斜坡,有三四十度的角度。如果你站在公路上直望学校,小路就是高高的立柱,顶上挑着长方形的校园;如果站在远处,斜着望去,小路的斜度就构成三角形的斜边,校园就像三角形顶上戴着的一个大方形帽子。近千名学生就在这个大帽子里琅琅读书。

  

  离家远了,就得住校。那时的农村没有现在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家大都贫穷,舍不得在学校买饭吃。当时学校里建有食堂,也有馒头和大锅菜。记得一份菜五分钱。就是五分钱的菜也舍不得吃。主食就是母亲摊的煎饼。一大摞煎饼,加上一罐头瓶子咸菜,就是半个星期的草料了。

  

  学校的食堂,冬天专门有校工为学生馏煎饼。用农村出豆腐的大铁锅,摞上一层层的笼扇,通红的炉火把干粮馏得热气腾腾。有时候天冷,就用开水泡着吃。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搪瓷缸子,盛上满满一碗,若是再洒上一点芝麻盐,拌上一个红辣椒,就能吃得满头大汗。那种美味,回味起来,胜过所有的山珍海味。

  

  当时忙于考学,学习紧张而忙碌,一周需要两次回家拿饭。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六步行回家,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时间表。每每这天,母亲翘首企盼,都是早早把煎饼摊好,叠得整整齐齐,用干净的蚊帐布包起来,再细细地切一小堆辣疙瘩咸菜,装上满满的一罐头瓶子,条件好点的如果倒上一些酱油,把咸菜条腌得像牛肉干般紫红,吃起来就鲜香无比了。每周两次回家,还不能耽误第二天的早自习。往往都是晚上放学后才走,早上天不亮就返校。家离学校12华里,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到家天早已黑到了底,凌晨还得天不亮就起。母亲想让我多睡一会,又怕耽误我起床,总是一遍一遍地起来看星星。因为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参加工作后,得到的第一个奖品,是康巴斯石英钟。第一个念头就是挂在母亲的屋里。一直到现在还跑得很准。

  

  有时把这些情况说给女儿听,女儿总是尖叫,那时上学多苦啊!可我想起来,从没感觉苦过。虽然上学路上,晴天,是真正的披星戴月;雪夜,就是踏雪而行。凛冽的北风,从背后吹来,鼓起了套在我身上的,显得臃肿的父亲的小大衣,我也没有感觉到寒风的刺骨,反而仿佛就是扬起的风帆,推着我前行。有时,望望公路两侧的大山,看着接近黎明时山上覆盖的积雪,总会联想到《水浒》里面的好汉林冲。当年,林教头不就是用长枪挑着酒葫芦,走向风雪山神庙吗?

  

  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居住条件好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放暖气,有时候还嫌冷怕热。到现在我也奇怪,那时住的宿舍,怎么从没感觉到冷?住校的学生有四五十个,挤在一口大北屋里。门窗上的玻璃早已不知去向,呼呼的北风进出自由。而学生的铺盖也不过是一被一褥。为了取暖,两个人通腿而卧。夏天的蚊蝇没记着有,冬天的冷暖也毫无记忆。看来人是有巨大潜力的,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想象。所谓的吃苦受罪都是娇惯而已。不过说来也怪,那段生活苦则苦矣,我却总也忘却不了。那风雪中的情景,总在脑海盘旋回荡。常常总有一种再次在风雪中徒步前行的欲望。于是,曾经有过突然冲向雨中的经历,也有过踏雪上班变成雪人的过程。我怀疑,这是不是那段风雪求学生活的返祖?然而,也就是那样的岁月,磨砺了意志,锻打了品质,成为不可或缺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毕业不久,中心学校进行了搬迁,迁到了现在的峨庄乡政府所在地。新建的校舍宽敞漂亮了许多,学生的食宿条件也不可同日而语,可我总喜欢回忆原先的校园。曾经的母校,你现在还好吗?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风雪 上学 风雨上学路400字 风雪上学路作文600字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