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闲话读书阅读答案

时间:2019-11-27 11:33:0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很小的时候,家住农村没有钱买书,读书也就城了一种奢望。偶尔能独到一本小画书,心中便有无限的喜悦,直到把那本小画书翻的厚厚,读的破破,看不到书中的图画和文字为止。那时,读书本成了真正的读书。后来,长的大一点了,能干些家务,在队里能挣一点工分了,也就很少读书了。那时候尽管一个工分一毛钱,一天只能挣半个工分,那还是看着一个远方叔叔当队长的面子,也看着我家人多家穷的份上,才让去生产队劳动。

  

  七十年代末,辗转周折来到了新疆,走进了连队学堂,在歌曲《小儿郎》的歌声中,又一次萌发了读书的念头。可能读到的书也就是《大众电影》、《解放军文艺》、《辽宁青年》等一些刊物。

  

  八十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书籍逐渐在团部新华书店与读者见面,但买书的人还是很少,书的数量也很少。什么《封神榜》、《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三国》、《水浒传》、《西游记》等一些书籍充斥这书店的柜台。

  

  上初中的时候,我买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西游记》,里面有很多繁体字,有的字还要查字典才认识。养父对我看闲书很是不悦,但也没说别的,就是告诉我要好好读书。我说这也是书,也叫好好读书啊,养父无语。其实他的意思我都明白,就是好好读课本,将来考个好大学,便是人生的最好的出路。有了文化就不会被别人蒙骗,至少不至于在回故乡的路上找不到车站和旅馆,因为他一辈子不识字,也吃了不少亏。

  

  上了高中,为了考大学读闲书的日子也越来越少,可还是没考上一个好大学,不得不上电大。在电大的几年真不了不少书,图书馆的书尽管去借,中国的、外国的应有尽有。《三家巷》、《悲惨世界》、《呼啸山庄》、《简爱》、原版《红星照耀中国》等。后来学校白杨文学社缺人手,让我当采编,读的书也就很杂了,没有目的性,只要是能看进去的书全看,目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也为了能编辑文章不至于闹出笑话。此时我对散文和诗词情有独钟,也喜欢一些乡土文学。

  

  我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用心表达着一种情怀,是慷慨豪迈的大散文。散文的字字句句都感于心,思于心,心头情感的沉积,更是我们精神所皈依的图腾。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曾说:余秋雨之所以在九十年代崛起,就是因为他在自然景观面前,将激情的抒发和智性的文化沉思结合了起来。读《文化苦旅》,读《山居笔记》,都能鲜明地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艺术个性,即以自然景观为核心意象,抒发这自己的情怀和看法,能把激情与智性相互渗透,把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文化景观的诠释统一起来,让人看了有一种忧思与振奋。

  

  格致的散文《减法》单从题目上看就很吸引人。散文《减法》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反映了面对城市文明,在偏远的农村仍然有很多人被现代文明所抛弃,就像减法一样被减去。更因为它是一部反映学生的一篇散文,读起来十分相似与情切。

  

  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看完后潸然泪下。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母亲的思念,字字句句诠释母亲以品德和精神教育着孩子。从良心、灵魂和人性深处刀刀见血地剖析着母亲的伤痕与伟大。全文不断地提醒人们要善待父母、爱护父母、珍惜父母和孝顺父母。

  

  老九的散文《卖书记》读起来让人揪心。珍藏的书籍忍痛割爱当废纸卖掉,卖的不卖的,不卖的卖的,挑来拣去,这堆大那堆小,这堆小那堆大,挑拣书的时候眼里浸含着泪水,当废纸卖掉的书转眼间在旧货市场高价出售,甚是心痛。

  

  后来的日子,读书便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钟爱散文,常常有意无意地去读散文。无论是网络的,还是铅印的都喜欢看。很多好的散文反复看很多遍,咀嚼它的韵味和韵律,感受它的优美和风采,品味它的欢乐与悲伤,体会它的情感与挚爱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闲话 读书 闲话读书答案 小学生多读书的好处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