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飘逸在心中的期望 什么什么漂移

时间:2020-01-12 10:27:5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渐渐淡化了那些流传悠久的,蕴藏着浓浓的民族风情的习俗、寄予百姓美好期望的节日,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就是其中之一。

  

  按着中国人的风俗,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过春节的筹备工作。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商家店铺,各种年货玲琅满目,各种年画、吉利的窗花、对联、烟花炮竹、风味小吃也摆上了市场,人们竞相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衣物准备过年。外出做工的亲人,也要打点行装,礼品,准备启程回家过年喽。在浓浓的气氛中,人们已进入春节的倒计时,奏响了喜迎春的序曲

  

  民间流传有关小年的传说不少,自然不乏一些无稽之谈,一是说:过去的大户过年是很有讲究的,过年的物品是否丰富,全家人是否美满、团圆标志着下一个年景的好坏,在过年的前夕,都要检查、预演一下,过春节的各个方面准备情况。因此,占卜选择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一次小年,正儿八经的品尝一下准备过年的食品,是否丰盛、吉利,检查一下过大年必备的红灯、蜡烛、家族供堂的祭品、给亲朋好友的贺岁钱等等的庆贺物品的准备情况。一经发现不足,还有一周时间的筹集,也来得急;还有人搞笑说:年关已近,筹备的过年食品,深深地诱惑着人们的馋欲,因此,选择这一天,提前美食一顿,解解馋。也许这只是一些富人的炫耀,贫民的宣泄,馋嘴人的呐喊搞笑罢了。

  

  其实,人们把这一天作为小年是有着深刻地含义,美好的期盼的。我国历朝历代的百姓们为了过上平安、富裕、祥和的日子,都把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灶王爷尊供起来,顾名思义,就是把灶王爷当做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富裕的一家之主。家家户户每年初必请一幅灶王爷的神像,终日香火、供品伺候,以保平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是辞灶日,传说灶王爷要在这一天上天宫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一年来所做所为的,玉皇大帝也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人进行奖励还是惩罚的。

  

  虽然我国幅员广阔,民俗民风不尽相同。除了《礼记》、《淮南子》、《五经异义》、《庄子》等史书上有所记载外,流传于民间对于灶王爷的传说版本也有多种。但总体上都把灶王爷看做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员,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这可忙坏了人间芸芸众生,竟不知是谁想出了个法子,用又甜、又脆、又粘的脆糖作灶王爷的供品,用糖蜜住灶王爷的嘴,甜住他的心,见到玉皇大帝时,多说好话,请求多多降福人间,保一家平安。为了让灶王爷别忘了百姓的嘱托,又在他的神像两旁写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条联,以此时刻提醒吃过脆糖的灶王爷,可见百姓们的良苦用心了。

  

  更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的神像,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其少打几个小报告。不难看出这样做的人毋庸置疑是一定做了一些亏心事了。

  

  好家伙!难怪如今行贿风气越演越烈,却原来是老祖宗留下的不正之风啊!也不知是那位先人创造了此举,家家户户都供奉,就如现在上级在每家都派驻一名纪检人员,大有警示人们平日里要行善积德,不作恶端的作用呢!只不过,那时的玉皇大帝派驻的只有灶王爷一个,一年365个日日夜夜,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听八方,哪有不打盹的时候?所以,灶王爷稍有一点疏忽,就会出现一些漏网之徒,他们的恶举仍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然,拿人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被脆糖甜住了、黏住了嘴的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的还有多少真情实话?!

  

  联想眼下,尽管我们的纪检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比比皆是,时时高喊,可是贪污腐败现象还是屡屡发生,还有那些恶意敛财不惜任何手段掺假、掺毒残害百姓的不法商贩,仍在胡作非为,那些楼脆脆、桥垮垮矿塌塌的重大灾难,时不时地传来,等等,等等,也就见怪不怪了!行贿滋生了犯罪的土壤,受贿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严重的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难道这一切都要归罪于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吗?!想到此处,不能不令人心里隐隐作痛啊!记得北宋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警世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辞灶日将到,重温此文,抚今追昔,感慨之余,真心期望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父母官们是否应该从这一民俗之中认真的反思一下,铲除腐败,真正做些实事,为百姓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其实,我们平民百姓只希望每一天都能:吃得放心一点,睡得安心一点,过得舒心一点就是了。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为我们百姓的期盼带来了黎明的曙光,百姓们莫不欢欣鼓舞,翘首以待。

  

  回想起儿时那个年月,物质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生活也不像现在这样多彩,幼小的心灵并不像大人们那样期盼着许多,心里想的往往是能美美的吃上一顿哪怕是素馅饺子,眼里也会紧紧盯着供奉灶王爷的那黏黏、甜甜、脆脆的脆糖。当然,也会期盼小年辞灶后,那浓浓不断的年味:一身新衣,一串糖葫芦,些许压岁钱,逛大集买年货放鞭炮。记得有一次,也许是由于馋劲儿难忍的缘故,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拿起一块供奉的脆糖舔了一舔,结果不仅遭到父母的严厉训斥,还被罚在灶王爷像前好一顿忏悔,才算作罢。

  

  记得小时候,每要到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日,甜甜蜜蜜地欢送我们的一家之主——灶王爷升天后,父母就会领着我们兄弟姐妹团团围坐在炕上的饭桌旁,品尝那香甜的脆糖,父亲也会唱起一段旧社会流传的民谣:辞灶,年来到,姑娘要花,儿要炮(炮竹),媳妇要个裹挟条(旧社会女人用来缠足用的白布条)。听罢久之,我们姐弟就齐声嚷嚷: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些!后来,父亲索性改为:辞灶,年来到,穿新衣,吃饺子,家家户户放鞭炮,全国上下乐淘淘那时,虽然我们的生活并不像现在这样富裕,期盼也不像现在这样高远,可一家人总会沉浸在甜蜜的遐想中

  

  看看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却还总隐隐约约地感到缺少那么一点幸福感,到底为什么?每每扪心自问,细细品味、省悟,感到所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岁月,人们只要获得少许的满足,就会产生一丝丝甜蜜的幸福感,也许是那时的人们心中少了许多躁动,少了许多贪欲,少了许多杂念罢了,当然这只是我一介草民的一孔之见罢了,难道不是吗?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