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一章 [爱恨录第一章:粗读诗经]

时间:2019-12-06 10:33: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1

  不得不说古典文学中我好诗经,以其天然童真,仿佛乡间菜园的一抹绿,温馨了心田。

  诗经风雅颂三部分,以风的艺术价值最高。风中爱情诗的分量为最沉。风之爱情诗从内容上分有暗恋诗,相恋诗,婚恋诗,弃妇诗。

  暗恋诗的典范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无论从艺术手法讲还是其中的感情,意境都是我于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很值得背诵。它反映了一位如我赤诚的男子暗恋上一位女子,对她一往情深。见之则载笑载言,失之则心灰意冷,黯然神伤。男子的感情多么纯真。他幻想着自己能与心中的女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此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先咏自然,再抒胸臆,以自然之景

  起兴,显得含蓄委婉,也情趣动人。可见我们的古人很早就以含蓄为美,以物为信,睹物思人。雎鸠关关,嘶鸣求爱,暗示男子情窦已开。荇菜寄托爱情,左右采之,左右芼之,暗示男子的情谊缠绵,牵肠挂肚。我们远古祖先的情感释放是多麽文雅文明。他们的审美理念以柔为美,以文为美。

  相恋诗的典范则是《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男子和女子相恋,他们约会时女子故意整男子,延迟时间登场,这令男子焦灼,搔首踟蹰。等他焦头烂额时,女子终于出现,但这女子极具温情,赠男子以彤管。男子化恼为喜,笑逐颜开,想责备都不能。他刹那爱上了女子所赠礼物。

  从约会过程和所赠礼物来推想,我们祖先的情感朴素无邪。他们的爱情确乎以含蓄为美,以温柔为美,不似现代社会无情调无品味的赤裸裸的肉情。远古人在爱情上重视信物,而且信物是植物。这极具浪漫情调。《静女》之姝女约会前从野外采摘彤管,铜管沾染大自然的气息,他们的爱情多麽天然芳馨。从这种淳朴浪漫讲,我以为做个原始人未失为美。

  科学的进步使现代人反倒变得野蛮粗鲁,懒惰却浮躁,人们的情感都默然褪色。

  现代人信也懒得写,字都很少动了,诚为悲哀,他们的诗情画意都被科技成果的负面元素给异化了。尽管我们很多东西都可在电脑上敲,但是像古人这般浪漫道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让爱情保鲜,那麽重温诗经时,以她透露的纯真热情温柔浪漫诗情画意做范,十分必要。

  研究诗经爱情诗的审美其意义就在于发现他们的纯真,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为生活有心的点缀,让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温情不失,心灵不迷失,感情不变质。

  现代人为啥这麽多离婚的和婚外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文化修养生活品味的下降,我们科技进步了,物质条件前所未有的丰盈。可是精神却裂变,空虚,堕落,好朝三暮四,好寻求消极的刺激。那如何提高其品位,重读诗经可以给现代人启示。

  当然重读诗经又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水平,现代人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在退化,想指望他们从古典精粹中寻找精神启迪,构建精神家园,显然又是一个悖论。

  我对现代人是很悲观的,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他们的生活品味,都持悲观态度,达尔文主张进化论的,可是我观察今天的社会,人们精神营养的升华未与物质财富增长成正比。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总是觉得我们人文研究者今天处于一个大有可为但又任重而道远的时代。

  诗经爱情诗的启示远远可以折射至人文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感。我们文人要有合为时而著的精神,挖掘古典的阳光之处,洞悉诗经的春风之面,进而揣摩诗经爱情诗的审美给我们的启示,于当今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婚恋诗的典范是《氓》,当然它有弃妇诗的成分。原文如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则反映出上古社会发展到后面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女子在婚姻中越来越受宗法制度的束缚制约,并处于下风位置。这使得一部分男子始乱终弃喜新厌旧,女子被抛弃沦落至兄弟笑矣适无处矣的境地。女子适人之后,则忙于操持家务,与丈夫在困境中同舟共济,但是等到雨过天晴,那男子则不记昨日艰辛,富而抛却糟糠之妻。

  远古人的情感随宗法制度男权制度的确立而变得风雨飘摇。当然这飘摇,是女子的。她们被置于摇摇则坠的寒空。

  何以可见宗法制度形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可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已成,封建礼教已成。

  这种枷锁成了之后,一旦妇女被弃,她们的境遇是惨惨戚戚的,他们不可能像男人一样续弦,她们只能沉于深刻的痛苦中。

  弃妇诗反映了女子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而这局面的形成却与宗法制度的形成不可分的。那时男女的幽会也不可能像《静女》那样自由了。

  但是有的女子尽管被抛弃,却能横着心,将痛苦忘却,《氓》诗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女子要将负心汉忘得一干二净的心迹。这可以看出远古女子的外柔内刚,令人肃敬。

  爱情诗的几种类别其实它们的成作时间是不一样的。由这些诗中所透露的审美,可以看出远古人民思想观念的变迁。总之在宗法制形成以前,男女在恋爱中相对平等,但到后来,女子成为男子附属。后来的爱情观是男主女从的观念。当然作诗之人对这种观念自然持批判态度的。

  透过诗经中的消极审美成分,我们当汲取教训。女性尽管今天在各领域已经有前所未有的主体性地位,可与男子平等,但是她们的从属地位,下风地位还依然存在。女权主义的思潮还应该继续。全社会都应该贯彻一个理念男女平等,男女同等被尊重。但这个理念的实施又是不尽人如意,我们的努力依然显得长路漫漫。

  但女子在社会完全实现男女同等话语权之前,当坚强,当利索,为自己争取,在爱情和婚姻中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

  没有谁靠谁的说法。女人要避免诗经中的从属面,就也应强大自己,年轻时蓄积自己的力量,那麽她在经济上有独立性,在某个领域也可以独当一面。女人都可以向花木兰学习,刚柔兼备。如此他们就可以实现自主性,不受男性的支配。那么她可以选择男人。而不必囿于男人选择女人的局面。

  当然国家在法律上要保障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就业婚姻等方面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女性自身的奋斗才会有前景。

  

  2

  

  纵观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看出远古人都有植物崇拜的,有万物唯灵论的影子。例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这一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显然是要寄托作者的感情的。用这种植物来渲染自己绵延情思,那蒹葭仿佛能懂作者的深情,寄托作者的期待和相思。

  这种精神一直都影响后来的审美观。屈原虽然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但他必然受了诗经的植物崇拜濡染。他的诗中以大量植物来承载思想,象征理想。这种精神还影响了后来的大批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尽管这种辉煌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仍以之为傲。我们的古典文学大抵是抒情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可傲视欧美,但这硕果与诗经开启的植物崇拜和万物唯灵的审美传统分不开的。诗经给中国芸芸墨客太多灵感.故我以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诗是忌理性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诗人眼里他们都会有生命甚至思想的。而诗经的爱情诗孕育中华民族的感性细胞。我们的感性细胞是极为发达的。所以我们的感性文艺之业绩辉如皓月。

  我们当今的文学主要是造型艺术。因为小说乃主要文体,而小说,我以为是一门造型艺术。

  要善讲故事,塑造人物.但是我们仍需要想象力的。小说创作怎离得开想象?那么读诗经的爱情诗可以滋淪作家和编剧的想象,令小说和电视有灵性.

  我们作为人,如狄尔泰所说,要让生命诗意化,那么我们要永葆童心和纯真之情。而诗经的植物崇拜是可以净化我们心灵,拂却都市虚荣虚伪给心灵撒下的尘埃。

  植物崇拜可以看出远古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今人也当求寄情山水,以人合天,在与大自然的同化中为自己安置精神栖息地。

  我雅好诗经植物崇拜的飘然,待功业稍作成绩之后即归隐田园,在井冈山山麓之下,吟咏诗经之圣篇。

  2009年07月07日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