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突围 一个中年突围

时间:2020-01-08 10:31:4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对一个意气风发正值当年的人来说,尽管离步入中年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但终因未至,仍觉得日子富余,人生漫长,无须无谓的喟叹;对一个饱经风霜刚踏入中年的人而言,虽说往后的人生尚有许多,然屡感日不暇给,有如白驹过隙飞逝如电,大有老之将至人生苦短的感慨。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中年简直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中年以前,人由弱小至强盛,由蒙昧而聪慧,由空无变拥有;中年之后,人渐渐从荣盛向衰弱,从明慧转糊涂,从占有回失落。就此而言,人生如同登山。

  人到中年万事多,中年既是生命果实的收获季节,更是经受考验的多事之秋。求学时的梦想与执著早已不在,立业中的打拼与力量已渐渐远去。随之接踵而来的却是没完没了既现实又棘手的人生会考:事业的波折、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成长、情感的纠结、身体的疾患、经济的窘迫这一切直接带来的是无边的苦恼、郁闷、心躁、失落、忧虑和恐惧。这些问题不仅长期围而不散,并且不断叠加淤积和集合反应,无不考验着一个中年人的心力和体力,使人如同骨鲠在喉、磐石压胸,百无聊赖时,足以令人身心交瘁、万念俱灰。所以,古人素有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嗟叹便也不足为怪。

  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面对人生的阴阳互变强弱转换起落跌宕,人到中年,该是冷静三省的时候了,该是突围自卫的时候了,不为别的,仅仅为了不使渥然丹者过快的苍老枯槁,为了黟然黑者不至于过早的白发星星。

  人到中年,最应该觉悟的是放下争斗。因为争斗才有了包围,突出重围唯有放下消耗拼斗。

  一个人经历一番穿越蒺藜坎坷攀登之后,在静立山巅极目望远感受凉爽拂面和登高喜悦之时,最堪回首跋涉的历程,萌生望峰息心之意。就一座山来说只有一个最高峰,人不可能一世处于无休止的上升登高之中,总有下山的时候,在身居巅峰的时刻就该有下山的思考和准备。如果说中年之后的人生恰如下山的过程,那么最重要最应该做的是卸下包袱放弃山头。不管是刚占领山头还是受困于山头,都不该久留于山头。

  诚然,人世间少不了争斗,人生中免不了争斗。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为名而争,为利而斗,为情而追,使得人世间充斥着猜疑、虚伪、狡黠、龌龊、怨恨、报复、血腥既然争斗如此污秽不堪,就更需要人人觉悟和警醒。尽管争斗客观上不可避免,但并非不可节制,终有倦怠放下之时。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事实上,只要看淡名利和看轻迷情,常怀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二字杯中蛇的心态,就会参悟争斗,放下争斗。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放下了计较,却得到了和谐;放下了眼前,即将得到将来。

  人到中年,最应该坚持的是享受快乐。快乐是中年突围无坚不摧的利器。

  既然中年是一个负重期,既然中年是一个矛盾交织期,既然中年是一个身体动荡期,既然中年是一个人生转折期,就尤其需要在逆境中在困惑中在忧郁中在伤痛中自个找乐自我宽慰自我激励。如果任其矛盾累积,如果任其心结缠绕,如果任其悲观情绪蔓延,其结局只能在自怨自艾中伤身伤心,在自暴自弃中颓废消亡。快乐是一个人滋润生活的动力源,是一个人安然工作的调速器,是一个人维系生命的夜航灯。追求快乐并非苛求,而是做人的本性,享受快乐不是奢靡,而是为人的起码权利。如果一个人无知到躲避快乐吝啬到节约快乐的地步,那么在惨烈的突围中他最有可能身中流弹或拖累成疾。

  享受快乐的方式很简单,至为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快乐的心境。精神之快乐乃人生真正之快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一种满怀信心怡然自得的心情,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是一种胸襟豁达坦荡无愧的境界,荣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心静如水逍遥如仙的情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照样是一种无所奢求青涩淳朴的意境。不必有太多的讲究,不必有过高的标准,没有精心雕刻的心境,只有随遇而安的心情。

  必不可少的是制造快乐。劳累一天归来,利用饭后茶余健身,让疲惫的身体尽可能的得到锻炼和舒展,不失为一种快乐;节假日里,呼朋聚友,择一良辰找一水域,来几个通宵野钓,既清静又惬意,不亦乐乎;适逢小孩假期,瞄准一方胜地,携带妻小自助漫游,既陶冶性情又增长见识,乐哉悠哉;设置好个性化的博客,表达沉淀浓烈的情感,说出最想说的心思,坦露平时不敢言语的情绪,发出一点微弱的草根声音,岂不快哉;不惜腾空阳台,或种菜或养花,在浓缩的四维空间里感触生命的律动,乐在其中凡此种种,无论是那一种方式,只要是有益于有助于快乐,哪怕是再简单的策划再平常的构想,都值得去尝试和体验。人云:在人生的前半,有享乐的能力而无享乐的机会;在人生的后半,有享乐的机会而无享乐的能力。趁中年尚有机会和能力,尽情享受快乐。

  人到中年,最应该面对的是适应孤独。适应了孤独便等于适应了突围的环境。

  孤独,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已被无数文人和学者反复辩论和著述的话题:孤独是一种直观感觉,孤独是一种生活样法,孤独是一种人生经历,孤独是一种生存能力。因为孤独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孤独是幽浮在长夜中的飞行物,孤独是严冬里时不时呼啸而过的朔风,孤独是人们既渴盼又揪心的江南梅雨,突然而又不可名状,厌倦而又不可或缺,所以孤独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解答和诠释的永恒命题。

  几乎说不清究竟是百年孤独催生了信息化,还是信息化加剧了百年孤独?似乎现今的人们已被孤独深深裹挟,越来越惧怕孤独,只要稍遇挫折被领导疏远冷落,就六神无主惶惶不安;只要一天少接几个电话,就感到空空如也极不自然;只要一两次没有朋友邀请聚会,就心存疑虑想入非非。因而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依赖和寄托,越来越依靠手机、网络、牌桌、歌厅、酒吧、茶座、会所等现代的工具和场所来排遣消磨孤独。然而,到头来究竟未适应孤独而依旧孤独。

  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突围取胜的伟大孤独者。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历尽十余年汉北江南的放逐,用生命塑造了尽忠报国的大义;司马迁悲士不遇,士生之不辰,愧影而独存,在遭受宫刑之后,曾一度凄苦不堪,忍受十余载的孤独和屈辱,发愤写出了鸿篇巨著《史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孤隐山野二十余年,成就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风范;王维不畏强权,长期孤居辋川辛夷坞,过着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超然生活,终成诗佛;唐伯虎卖画修葺桃花庵,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其后半生幽居在桃花坞,其艺术作品也在此达到了极致。这些伟大孤独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在中年期开始伟大的孤独之旅,都是在孤独中铸就了贤明和高义。

  很显然,现实中绝大多数注定成不了伟大孤独者,但至少可以从孤独的征途中感知伟大,识得孤独,获得启益,得到磨炼。

  闭门便造桃源境,不必秦人始是仙。造境立身适应孤独未必就要在孤独中成就一番大业,重要的是从孤独中学会冷静,从孤独中懂得思考,从孤独中把握选择。一个人离群索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灵魂的飘忽和孤寂。孤独本身也并不可惧,可惧的是不敢面对孤独。

  中年突围别无选择,中年成功突围需要觉悟、坚持、适应,更需要果敢、智慧、火力。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