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理论文章-乡村振兴衔接思路-最新例文

时间:2020-09-29 09:09:5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理论文章:乡村振兴衔接思路-最新范文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 过河 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 桥或船 的问题,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钥匙 。我们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一、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 xx总书记指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农村,脱贫的主体是农民,农村的出路从长远看仍在农业。xx总书记指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底线标志性任务。我市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必须要以脱贫攻坚总揽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根本前提和难点堡垒,在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牢牢抓住四个重点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是让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抓产业振兴 要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及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大企业、大产业、大扶贫 三大 产业扶贫格局,着力在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 上作文章。

 

二抓人才回流 在社会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人。要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乡土人才,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 留得住、能发展 ,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 回得来、能安心 。

 

三抓资源整合 要坚决贯彻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 ,进一步整合资金资源,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实现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四抓组织发动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 贫困 。要依靠相信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把群众思想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把单打独斗的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决防止三种倾向 一要防止脱离实际 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当前县情、乡情、村情,做一些过度超前的事务。

 

二要防止脱离农村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集镇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防止在农村大拆大建、城市化模式翻版的倾向,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群众收入和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上。

 

三要防止脱离群众 要防止出现 干部在干、群众在看 的情况。充分发挥我们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引导贫困群众变 要我脱贫 为 我要脱贫 ,变 要我发展 为 我要发展 。

 

做好做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文章

农,天下之大业也。

 xx总书记曾强调, 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贫困现象的存在,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第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带动脱贫致富 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结合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带动脱贫。我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按照县里提出的 三有三定三结合 产业发展模式,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真正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真正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

 

一是定品种 根据县里提出楠竹、油茶、青钱柳、光伏发电、养猪、绞股蓝、蔬菜、杂交水稻制种和油菜九大扶贫产业,结合自身实际,优选楠竹、油茶、光伏发电、蔬菜四大产业。

 

二是定带头人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镇党委政府深谙其中道理,主动作为大力培养扶持本地种植大户,选出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爱农村、爱农民的产业带头人,引导其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中去,为扶贫产业发展舔砖。

 

三是定利益链接机制 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将落在 扶贫 二字,这既符合政治大局的要求,又契合时代发展大局。如何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精准,确保产业种植大户与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种植大户与贫困户、扶贫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多种多重利益链接机制的形成直接拷问扶贫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科学制策,实行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等帮扶措施,以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农户参与到扶贫产业,尽可能的将扶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更多更好的惠及广大贫困户,又不降低产业带头人及非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基础,大力贯彻绿色理念 生态宜居是 三农 永续发展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 。

 

二是改善乡村环境卫生 建立 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 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健全乡规民约,落实环境卫生村民自治自理,切实打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是创新用人模式 在各村聘请 4 6 名数量不等的贫困户为保洁员,既帮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报酬顺利脱贫,又能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坚持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倾力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公益广告、村务公开栏、文化墙等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提高村民精神境界、道德素养。

 

二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管好、用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和 村村响 ,提升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防止低俗文化占领市场。

 

三是完善村规民约 打出一系列 组合拳 ,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展道德评议,构建乡风文明齐抓共管新格局。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党员 领头羊 、 头雁 示范效应,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风文明新要求,树立良好的 村风民风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以产业发展推动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产业兴,百姓富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转换期,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两者有效转换,加快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格局,对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快发展 一县一特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结合资源优势,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深入落实 一县一特 产业发展详细规划,以魔芋、茶叶、食用笋等三大重点农业产业和油茶、用材林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知名农业商标品牌的保护和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融合体系,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贫困人口不断增收,促进产业兴旺。

 

二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 体经济;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引导小农户参与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带动等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加强党对 三农 工作的领导,建设产业发展专业队 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解决 三农 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新时代全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关键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

 

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抓手之一。我们把贫困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后队变前队,实现脱贫与振兴双轮驱动,做好三个 强化 是当务之急。

 

一、强化 融合 思路,统好两个战役 强化有机融合的 指挥部 着力优化部门设置,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职能融合。按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精神,适当提高该职能部门级别,加强 指挥部 ,实现精兵强将、精准布局、精准指挥。

 

优化政策体制设计 近细远粗,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调整和推动有机融合的政策和制度。要尽快梳理出此类政策的漏洞,及时调整,细化、优化、实化。

 

突破各部门壁垒 现在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导致政策相向不相合、条款相似不相连的制度 打架 局面。要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大政策、大职能、大信息、大相融的制度体系一张网和一致性,在制度层面为有机融合提供保障。

 

二、强化 头雁 工程,打造 不走的第一书记 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是贫困村的贫根所在。近年从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副处以上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有一定成效。但 外来和尚 ,难免水土不服,事倍功半。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学生官在复杂困难的乡村难有作为。因此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打破现有框框。

 

更新思路 城镇居委会工作远没有贫困村复杂艰巨,已多年实行财政保障,此举有效保障了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力。参照此做法,不妨先试行在 2277 条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为聘用试点,按副股级待遇,设立考核期,称职者办理正式聘用手续,并设立可上升的空间和渠道。

 

突破框框 大胆突破村书记本村化的界限,在地市、县、镇扩大招聘遴选的范围和渠道。除了在村中挖掘,在外出打工者中物色胜任者外,由地市、县、镇公开招聘和选派。另外,在接近退休年龄、退居二线的干部中遴选。这些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熟水土、有经验,不乏忠诚干净担当者。

 

政策激励 宣传推广战斗在最基层、最艰苦的乡村工作的村支书,抓舆论、树典型,每年省评选表彰 100 个优秀 头雁 ,同时评选市、县级优秀 头雁 ,为村书记造势正名。三、强化农业产业,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重统筹 一是要针对问题加强统筹。建立政策措施,破解产业扶贫普遍存在的偏重 短平快 项目问题,把主攻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融合摆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近年来产业扶贫中见效慢、期效长、考核难所导致的 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 的问题,延长考核年限,优化考核指标,使之与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

 

二是调整政策导向。尽快修订我省农业产业振兴实施意见,着力破解产业打造与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联结脱节的问题,引导建立扶贫项目、扶贫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扶富不扶贫、扶企不扶贫。要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着眼于农民长远利益,大胆探索并推广 三变四跟 模式,实现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新路子,开辟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 的新境界。

 

重产业园 着眼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用改革开放成功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力度,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力于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开创三产融合、科技创新、 互联网+ 的现代农业样板,培育更多 集团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中,做优做强,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之战。

 

重精细化 紧扣 精细农业 目标,做精品、创品牌。以 2277 个贫困村为点,组织起来,调动内生动力,带动周边连片开发,创建 精细农业 示范点。以此作为脱贫巩固成果阶段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造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精细农业产业扶贫典型,避免典型 一枝独秀 不可移植 的现象。把精细农业开发,作为区域农业体系链、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的重要战略 棋子 ,确保脱贫与振兴的长效机制,使省定贫困村实现 产业兴旺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有效衔接,要以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和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基础,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促进产业减贫及升级,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产业升级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产业发展中,牢牢把握产业选择、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农民培训、组织形式、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打一场振兴乡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二是制定县级、乡级以及村级的产业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引下,发挥各地特色,制定阶段性的产业规划。三是鼓励多元产业发展,在原有扶贫产业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四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坚持绿色减贫及发展,实现生态宜居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键在于继续坚持绿色减贫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是在观念继承层面,生态振兴要继续以 两山 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起来,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与资金有序转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双赢 。二是在内容上,要从生态保护、农业新业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三是在实施方法上,采取法律方式保证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切实落地,通过立法来保护乡村整体环境。

 

促进组织衔接及强化,实现治理有效 脱贫攻坚巨大成就的取得关键就在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一是做好 五级书记抓扶贫 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其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二是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组织力量,将脱贫攻坚的组织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利用驻村干部振兴、第一书记振兴、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三是着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继承发扬脱贫攻坚治理精华的同时,重点抓好法制建设,以法治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文化减贫及振兴,实现乡风文明 大力推进文化振兴,壮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规,同时外化为自觉行动。二是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乡村实际找到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形成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三是要加快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化,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做好 文化+旅游 文化+市场 文化+产品 等产业,保持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强化人才培养及提升,实现人才振兴 由于中国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导致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发展遭遇严重人才瓶颈。脱贫攻坚与锻炼干部、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特色扶贫的重要经验。在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动性,通过 内育 与 外引 相结合,补足农村的人才短板。一是以 内育 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 领头雁 。二是以 外引 促进乡村人才的最优化配置。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设计

xx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全国两会上,xx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立足区情,顺势而为,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设计,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落实。

 

一、衔接什么 思想认识衔接。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两者协调推进、有机衔接,对于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目标任务衔接 脱贫攻坚的目标是: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 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现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脱贫之后怎么干?就是要在总结脱贫经验基础上,作出阶段性谋划,形成长效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

 

政策举措衔接 保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要按照 七个一批 三个加大力度 总体要求,做好在产业、就业、住房、生态、健康、医疗、综合保障等各个领域系列政策措施的衔接;做好贫困村 五通七有 及未竣工重大项目的衔接;做好从全面脱贫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路径的乡村发展战略的衔接等,保证脱贫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系统性。

 

二、谁来衔接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农村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是党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引导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 主心骨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紧紧依靠群众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乡村振兴。依托 访惠聚 驻村工作队、 民族团结一家亲 结亲干部等力量,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出成效。

 

发挥社会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社会各方参与,共同实施。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运用市场思维,依靠市场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三、怎么衔接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建立健全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举措,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深化改革努力创新,让农业强起来 坚持城乡规划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南北协调联动、城镇乡村统筹推进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民生问题短板;建立城乡融合的要素有序流动机制,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农村土地和劳动资源;引进商业资本扶持农业,增强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城乡之间深度融合。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美起来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双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动庭院改造,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规范土地流转和农田棚舍整治,让农村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同时,乡村的美丽还体现在农民的精神面貌上。要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倡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富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我们应发挥资源禀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带就业,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深入推进 互联网+ 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成熟经验,比如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农民乘上战略的致富快车。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 衔接 振兴 乡村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理论文章-乡村振兴衔接思路-最新例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