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重要讲话汇编

时间:2021-03-06 08:21:3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 PAGE 30 —

“六稳”、“六保”重要讲话汇编

目录

TOC \o "1-1" \h \u 591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提纲 1

16190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梳理 5

19979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7

15878 2020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提纲 19

4445 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化危为机持续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提纲

按照要求,现将 4 月 17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传达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17 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主持会议。

4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汇报,研究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决定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 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强调,湖北省和武汉市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精 心治疗、悉心护理重症患者,抓实社区防控,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责任,对重点人群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其他地区要动态调整离汉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测规定,同湖北省和武汉市互通互认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方面信息。要加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继续加强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精准抓好内防反弹工作, 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

会议要求,加强和完善外防输入举措,提高针对性和有效 性。要继续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驻外使领馆要做 好领事保护和防护指导,发挥好侨团、留学生会等作用。要坚决守住守好口岸城市防线,优化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布局,加强检疫检测能力建设。要加强集中隔离人员安全服务保障,做好健康监测和人文关怀。要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交流合作,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多种方式为国际防疫合作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 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

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 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 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定扩大对 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梳理

1.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

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5.“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6.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7.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是一次大考,充分彰显了各级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党组织组织领导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

8.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17 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 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以下是四大证券报解读:

中国证券报:货币调控空间增大 降准降息可期

1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专家表示,此次明确提出降准、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加大,将保持方向上的定力与节奏上的灵活。另外,降息或不仅是 MLF 利率、LPR 等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窗口或打开。

4 月 LPR 大概率下调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 直接出现“降息”这样的表述较为罕见,显示出政策对于运用利率工具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带动边际投资倾向的重视。

在上周央行宣布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后,多位专家预期,4月20日新一期 LPR 报价大概率下调,一年期 LPR 下调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 下调10个基点,再次呈现非对称降息。

“五年期以上 LPR 是五年期以上贷款的定价基准,而五年期以上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非对称下降将释放房 地产调控不放松的信号。”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称,后续公开市场操作(OMO) 及MLF利率均有望下降 2 次左右,有 15 个基点左右的下降空间,进一步带动 LPR 利率下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综合来看,2020 年全年LPR 的总体降幅料达 50 个基点,且伴随通胀回落,调整步伐将逐步加快。随着存量房贷“换锚”的推进,LPR 降幅越大,对居民利息偿付压力的纾解就越强,也会弥补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刺 激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短板。此外,再贷款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 作用也将随 LPR 下行而放大,预计下阶段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再贴现再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政策力度料渐次加码

“下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将紧扣 LPR 改革,充分用好常规政策工具箱,形成一整套灵活、精准的施策体系。”程实表示, 得益于通胀约束的转弱,未来 LPR 的调降将通过两个途径共同加速推动。一方面,MLF 利率有望继续下调;另一方面,除前三轮降准外,预计年内仍有两轮全面或定向降准,以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长端资金成本,从而引导 LPR 市场化加点的下行。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本次会议明确提及降准、降息、再贷款三个工具,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仍可期待, 可能针对大中型银行的定向降准操作概率更大。

从政策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上来看,多位专家认为,国际疫 情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应珍惜我国目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 间。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认为,在应对疫情冲 击,稳定经济增长的问题上,财政政策是主导,货币政策是辅助,为了维持稳增长政策的力度适度,不造成强刺激和大水漫灌,目前中国在应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方面相较海外留有更多政策空间。

在程实看来,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料将保持方向上的定力与 节奏上的灵活。虽然政策力度将适时渐次加码,但是市场此前 所预期的强刺激料难出现。

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窗口或打开

存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另一选择。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运亮表示,此次明确提出“降准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加大,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窗口或打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称,从逻辑上讲,降低存款 基准利率对银行支持实体,引导贷款利率更有效,毕竟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对缓解银行的经营 压力,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的能力更有作用。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3 月以来,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逐步切换到 LPR,LPR 利率下降将使得存量贷款利率跟随下行。较大的 LPR 利率下降将对银行净息差造成较大影响,盈利压力明显上升,由于银行负债以存款为主,存 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变得较为迫切。

不过,在程实看来,由于贷款创造存款,贷款利率的稳步下行将市场化地引导存款利率的下降。相较于“一刀切”地调降存款基准利率,这一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相对灵活的自我调节空间,同时避免了“利率并轨”的倒退。因此,未来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料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此外,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需考虑我国当前的 CPI 水平。周冠南认为,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降空间或需在 CPI 涨幅回落后才逐步打开。

上海证券报:积极财政政策又有了新内涵

4 月 1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的措辞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将决定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中,就包括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三箭齐发。但是,相较此前“适当” 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论述,本次会议删掉了“适当”二字。

基于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认为,今年 财政赤字率突破3%势在必行,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5%。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测算,如果按100万亿元GDP 规模计算,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够释放出1万亿元财政资金。

此次会议明确了使用特别国债的方向——抗疫。具体会是 哪些领域?从近日湖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 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可窥一二。其中提到,“围 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8个领域66个专项,中央特别国债支持的4个领域32个专项,特别是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疗诊治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短板弱项”。

市场普遍预计,特别国债的发行额度在万亿元,而专项债 规模将超过 3 万亿元。政府借债筹集的资金怎么用?按照此次会议做出的部署,即国内需求和有效投资“两扩大”。

此次会议提出,“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此前相关措辞是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的支付主体是政府部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例如,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患者医疗方面的支出就属于公共消费,平时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补贴也属于公共消费。

数据显示,如果将 2020 年的公共消费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16.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需要增加2万亿元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提升居民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

此次会议明确,“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新一轮基建即将启动的信号。在长期从事基建投资研究的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看来,基建投资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基建虽好,但体量终究有限;必须让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互结合,才能起到“稳投资”的作用。

尽管当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要体现在支出端发力, 但是此次会议也提出“推进减税降费”,而此前相关基调则是 “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这意味着当前不仅仅是落实好现有减税降费政策。从现有节奏和力度来看,未来还可能会有阶段性的、针对性的减税降费举措出台,并延续到全年。”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全年减税规 模甚至可能超过此前预计的1.6万亿元。

证券日报:适度活跃资本市场 支持服务扩大内需

4 月 17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作出最新部署。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 度同时,提出了“六保”要求,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笔者认为,尽快采取一揽子有力措施,稳定和扩大内需市场,是最重要的抓手。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大冲击,一季度经济 降幅为 6.8。这是我们为夺取抗疫胜利,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付出的必要代价。目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正不断巩固,我们就要及时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加快回补经济缺口的进度。当然,回补经济缺口不要搞冒进,而是要踏踏实实,紧贴市场需求和居民需求,坚持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疫情已经给国际经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短期 内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困难加大;并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有 进一步长期化的趋势,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必然选 项,也是最佳选择。资本市场要坚定服务“扩大内需战略”,遵循市场原则和法治原则,提高活跃度,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资本市场各个主体,特别是上市公司,要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力度,为稳定和扩大消费提供支持。

总体上,上市公司群体是我国企业的排头兵,也是复工复 产、复商复市的主力军。很多上市公司在业务上、产业链上与非上市公司、中小微企业有联系、有往来。如果上市公司复工达产水平高,对于全部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就很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常态化运营,对于稳就业、稳消费、稳市场、稳预期意义重大。

近期,监管层针对疫情影响,推出了优化再融资条款等措施,助力上市公司恢复和改善生产运营。同时,各项减税降费、

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稳岗扩就业政策也都适用于上市公 司。笔者认为,从证券监管来说,根据市场实际需要,还可以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公司信用债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

预计不少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业绩也会受到影响,但上市 公司仍将是抗压能力最强的群体,应当在复工复产进程中更加 有为。

第二,资本市场要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发挥支撑平台作用, 优质上市公司要发挥投资引领作用。

这次政治局会议在部署“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时,重点提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强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资本市场要发挥好支撑平台作用,特别是在服务重点领域直接融资和开展市场化运营方面。

有关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专业服务 机构,在投资项目的选择评估、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当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的计划,也给众多上市公司、专业服务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有效监管、稳定预期,是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基础。按照工作部署,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建设,推动发行、交易、退市、分红、投资者保护等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为各类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接受市场监督、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好环境。

这次疫情,对于产业投资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结合,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新型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兴起,生命健康产业、 新材料产业日进日新。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大有可为。

第三,资本市场要为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发挥 积极作用。

这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 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资本市场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平台,也要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升级离不开外部世界。在开放状态下、在扩大开放进程中,建设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推进国内要素市场改革。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 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

资本市场是资本要素优化配置的场所,但同时与土地、劳 动力、技术、数据等四大要素市场都有联系,必须放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大框架、大逻辑下谋划。具体说,资本市场政策要立足于支持和巩固我国制造业产

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和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地位,支持我国消费市场、投资市场升级,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高资本市场活跃度,不是特指 交投活跃,而是指市场主体再融资更加便利,并购重组更加顺 畅,长线资金更加充沛,市场开放度更大,等等。

证券时报:从“六稳”到“六保” 政策发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要求加快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任务。专家认为,从原来的“六稳” 走向“六保”,体现了当前宏观管理的底线思维。其中保就业保民生最为关键,在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结构性改革可以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将成为重要抓手。

4 月 1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 CMF 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把“六保”作为目标,并不是说把目标调低了,而是在未来经济受到超级不确定性冲击的条件下,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

刘元春指出,根据测算,中国 GDP 每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不到 200 万,但是在下行时,每少增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

失业可能是接近 400 万人。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完成稳就业的任务,实际上是要求有一个超级宏观政策对冲。在保民生方面,如果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分布,农民工、小业主、非规范性就业的人群和特殊区域、特殊行业的人群的收入问题,财政支付力度和时间可能也会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 华表示,从原来的“六稳”走向“六保”,显现了当前的一种底线思维。“六保”比“六稳”更精准,特别是关于保就业是要害之要害。

目前,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已悉数亮相。市场普遍预期,在疫情防控有效的前提下,二季度经济会出现转好,下半年经济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对 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预计二季度 GDP 增速为2~3%,三季度预计能够实现6%的增速,四季度预测为7%左右。按此估算,今年全年GDP增速约为3%左右。因此,3%左右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经济增速目标。

张明表示,目前大家对于容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形成共识。

 同时,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做好兜底和加快改革。兜底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六保”兜实体,同时还应该注意在

经济增速明显下行的情况下,怎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在过去经济增长 6的时候很多金融风险是可控的,但是当增长从6%滑到3%,甚至更低的情况下,很多金融风险会比较快速地爆发出来,比如地方债问题、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张明说,此外可以加快结构性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会成为改革的抓手。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二三四季度都会呈现经济复苏态势,但速度和幅度受两方面影响。二季度大概率环比会大幅增长,同比还会下降,不见得会出现正增长。建议短期内财政应该尽快从基本民生角度加大救助兜底政策。财政落地需要显性化,而不是悄无声息打包到货币里面,这会加大后期金融体系的风险。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期,如果今年五六月份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全球经济会有一个 V 形反弹。但现在看来二季度并不乐观,建议不要设定量化经济增速目标。建议基建投资更多的要强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人口比较集中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要有回报。房地产仍然是稳定经济基本盘少不了的一环。

2020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提纲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 4 月 2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传达如下:

4 月 28 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4 月 28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 2019 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汇报,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

会议指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 也是汇聚众智众力科学民主施政、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去年国务院部门牵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7162件、全国政协委员

提案 3281 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87.8%和85%。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1500余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增强创新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工作开展。

 会议要求,要以高度责任感,继续抓好今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深入倾听社会和人民群众呼声,凝聚共识, 更有针对性做好政府工作。一要将办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重点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广泛深入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向代表和委员问需问计问策,把他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要切实提高办理质量。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市场主体 反映强烈的痛点出实招,努力推动加快解决。对代表和委员反 映集中的事项,要建立台账挂牌督办,答复承诺要做的工作必 须尽快落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三要把与代表和委员沟 通交流贯穿到办理工作全过程,通过邀请调研、专题座谈、登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政府部门与代表和委员沟通联系的“直通车”。要坚持开门办理,主动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复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一业带百业”,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创业就业,利当前惠长远。一要根据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资建 设模式,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为投资建设提供更多便利。二要着眼国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挖掘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潜能,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适应群众数字消费新需求,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推动通信与相关行业双向开放与合作,消除行业应用壁垒,为平台经济发展和行业开放融合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平台及其参与者互促共赢的生态。保障个人隐私和网络、数据安全。三要深化相关领域国际开放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化危为机持续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框架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需求、产业、区域、城乡、能源结构持续改善,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势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持续影响,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因此,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达产,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一、推动经济发展更加平稳健康可持续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促进质的稳定提升,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和内在向上的总体态势。当前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部分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商务经贸活动受到抑制,部分领域风险进一步积累。短期看,应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最大限度稳定企业用工,有力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稳住经济大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长期看,要谋划“十四五”、放眼 2035 年,遵循规律、统筹兼顾,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大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筑牢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基础,推动经济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二、推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协调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 济结构的关键是促进供给、需求、城乡、区域等结构更加均衡合理。当前,我国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消费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部分地区转型发展困难加重,南北分化态势日趋明显。这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国内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物资供需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对此,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找准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最佳结合部和关键点,在中高端消费、健康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快疏通政策落实堵点,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且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加快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都市圈和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区域城乡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三、推动要素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准。提高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七类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关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促进各类要素获得公平合理回报。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还不充分,创新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户籍制度改革还需深化,土地利用效率还不够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还需持续加力。这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要素资源配置还不够优化的短板,如以劳动力配置为例,人户分离现象明显,就近就业和安居条件不够,造成人力资源超大规模、超远距离“候鸟式”迁徙,加剧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增加了复工复产达产难度。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户籍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重大改革。创新工业用地供给方式,用地、用海、用能等指标向重大项目倾斜。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开放

高质量发展一定不是封闭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当前,我国制造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但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在计算机、半导体、汽车等领域,我国可能面临主要贸易伙伴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断供风险。对此,要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疫情走势,坚持分类分区施策,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坚定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更广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产量到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跃升。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健全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产业、区位、 营商环境等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推动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民 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退化依然严重,一些地区环境质量风险加剧,新业态污染不容忽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仍需进一步弘扬,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尚未形成主流,给一些传染病的形成和暴发埋下隐患。因此,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形成良好健康习惯,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序良俗。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百姓守护好一片蓝天碧水净土。

六、推动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持续改善人民福祉,进而逐步达 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这次疫情也突显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水平还不够高,城乡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在公共基础设施质量、物资储备体 系、危机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给疫情 防控带来较大挑战。对此,要认真总结反思,深刻汲取教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优先向重点地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力量组织动员机制,着力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效能。注重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中精力打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

推荐访问:六稳 重要讲话 汇编 六稳 “六稳”、“六保”重要讲话汇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