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时间:2020-10-15 09:08: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第 PAGE 1 页

深圳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深圳设备制造项目 可行性报告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近年来,全球信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跨界应用十分普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逐渐加快,成为统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通机制造企业必将积极响应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政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工业通信网络为基础、智能化装备为核心的生产流程,并搭建智能管理与决策分析平台,培育以网络协同、柔性制造、智能服务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探索智能制造新业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5880.2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5060.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42%;建设期利息 387.1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84%;流动资金 10432.5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74%。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98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9160.70 万元,净利润 12114.1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07%,财务净现值 1241.43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77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释放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巨大潜能,汇聚协调均衡、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突破,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的高地、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报告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投资融资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分析评价意见。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选址方案分析 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 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九章 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方案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深圳设备制造项目 项目单位:

  xxx (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占地面积约 103.23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 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 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 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 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投资方案分析; 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制造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电机冲片的加工一般使用单片冲槽法,其工作量占电机制造总工时的 25%左右。并且,由于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信息收

  集不及时、流转不畅,生产过程的监控、记录不精细,造成生产管理滞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较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释放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巨大潜能,汇聚协调均衡、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突破,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的高地、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68819.93 ㎡(折合约 103.23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72260.93 ㎡。其中:生产工程 41839.08 ㎡,仓储工程 7948.70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4118.87 ㎡,公共工程18354.28 ㎡。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发电设备 6 万套/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 12 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5880.2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5060.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42%;建设期利息 387.1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84%;流动资金 10432.5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74%。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35060.61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31120.32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060.04 万元,预备费 880.25 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 98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9160.70 万元,税金及附加 3587.09 万元,净利润

  12114.1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07%,财务净现值 1241.43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77 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68819.93 约 103.23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72260.93 容积率 1.05 1.2 基底面积 ㎡ 41291.96 建筑系数 6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22.91 1.4 基底面积 ㎡ 41291.96 2 总投资 万元 45880.2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35060.61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1120.32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060.04 2.1.3 预备费 万元 880.2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87.10 2.3 流动资金 10432.55 3 资金筹措 万元 45880.2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0080.2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58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98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79160.7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6152.21 "" 7 净利润 万元 12114.16 "" 8 所得税 万元 4038.05 ""

  9 增值税 万元 3679.5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587.09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1304.73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8341.3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5735.04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77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9.0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41.43 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一、产业发展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电机行业发展 我国 2006 年发布《电机能效标准(GB18613-2006)》;2008 年发布《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实施电机能效标识制度,以便用户根据能效等级选用产品;2010 年开始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电机实施补贴;2012 年修订后的《电机能效标准(GB18613-2012)》开始实施,我国电机能效标准进一步提高。

   支持电机行业发展与产品能效的提升一直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作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通过该工程形成 800 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同年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将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作为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间该系统改造投资需求达 700 亿元,到 2015 年,电机系统节电率比 2010 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2 级以上能效电机应用比例达到80%。为了落实上述目标,工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 年)》,提出到 2015 年实现电机产品升级换代,累计推广高效电机 1.7 亿千瓦,淘汰在用低效电机 1.6

  亿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 1 亿千瓦,实施淘汰电机高效再制造2,000 万千瓦。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仍继续促进电机能效的提升,并倡导电机系统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融合。2016 年 6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将高耗能通用设备改造作为能效提升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将在电机系统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等技术改造,到 2020 年,实现电机和内燃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提高 5 个百分点的目标。2016 年底国务院、发改委印发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也都继续将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同时促进电机系统与电力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控制技术、计量测试技术相融合,加快新型高效电机的研发示范。电机能效提升政策的实施将大幅促进电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同时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高效电机替代低效电机已成为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通用动力机械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旺盛 通用动力机械行业配套终端产品种类众多,包含发电机组、园林机械、小型工程机械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工具的普及程度越来

  越高,带动了通用动力机械国内市场的增长。近年来,北美、欧洲等传统国外市场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自身通用汽油发电机组的保有量较高,每年更新换代仍会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随着非洲、拉美等国外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基础建设的增加以及机械替代人工劳动趋势的形成,也将对通机产品产生了较大需求。

   (三)全球产业转移促进国内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工艺的提升和市场容量的扩大,出于对生产成本和战略发展的长远考虑,国际大型通机产品制造商纷纷采取独资建厂或以 OEM、ODM 的形式将产品转移到我国生产。通过产业转移与我国本土企业合作,促进了环保材料、成型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工艺在我国的传播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土通用机械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

  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深圳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项目投资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行业利润率不高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我国电机及通用动力机械行业稳步发展,涌现了一批产量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并不逊色,但由于在国际上品牌认知度较低,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外知名品牌的同类产品。同时,由于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价格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内企业毛利率普遍不高。

   (二)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 从产品定位上看,我国电机及通用动力机械系列产品的定位较低,多为产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品。此类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形成互相抢占市场压价竞争局面。在出口产品中,中低端产品也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相对较少。

   (三)装备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我国电机及通用动力机械行业的制造装备和加工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制造企业生产设备普遍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依靠人工流水线进行组装。而国外先进的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流水线及加工中心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均较高。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一、电机的概念及种类 电机是指以电磁感应为理论基础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一种电磁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公用设施和家用电器等各领域。根据能量转换方式,电机可以分为发电机和电动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装置,是产生电力的核心部件。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械装置,广泛地用于驱动各种生产机械、设备和家用设备,如机床驱动、电力给排水、农副产品加工、矿石采掘和传送、电驱动车的牵引、鼓风设备、起重设备、轧钢机械、造纸设备、化工机械及家用电器的驱动等。

   发电机的分类标准如下。按电流性质,可分为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后者又可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现代发电站中最常用的是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按所用原动机的不同,主要分为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燃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等。

   电动机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工作电源分类,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后者按照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又可分为同步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一般包括永磁电动机、磁阻电动机、磁滞电动机等,异步电动机一般包括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和感应电动机等。

  按照功率的大小或定子铁芯高或定子铁芯外径等级进行分类,电动机又可分为大型电动机、中型电动机、小型电动机和微特电动机。

   虽然发电机产品种类繁多,但其结构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一是定子总成,其中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二是转子总成,其中主要部件包括转子铁芯、转子绕组、集电环、轴承、转轴;三是其他部分,包括端盖、支架、调压器、尾盖总成、碳刷、螺栓等。定子总成、转子总成是决定电机整体性能的核心部件,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机的性能。简单来说,电机中固定的部分叫做定子,旋转的部分叫做转子,在上面装设磁极和电枢绕组,通电后产生感应电动势,充当旋转磁场产生电磁转矩进行能量转换。

   二、电机行业市场概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电机产品的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工业应用,而是逐渐向商业及家用设备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随着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各种新型、高效、特种电机层出不穷。近十几年,由于国际社会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迅速提高,生产高效电机已成为全球电机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电机制造业正从通

  用产品向通用与专用特殊产品并举的方向发展,高效、节能、高品位电机和机电一体化的变频电机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从全球电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几家大型跨国企业,全球电机产品主要制造商有通用电气、西门子、ABB、东芝、日立、三菱等,这些企业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机制造技术,尤其在大中型电机产品的技术上占有优势。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双重优势,大型跨国电机制造企业占据了海外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基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国际知名电机企业大都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在带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也为国内的电机配套行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国外电机企业将其电机产品的主要部件外包给专业生产企业为其制造,促进了国内电机制造企业的发展以及电机行业专业分工业务模式的形成。随着国外电机生产企业将制造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电机制造行业产量逐年增长,出口额逐年上升,出口产品档次不断提高,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07 年,我国电机出口贸易额为 56.19 亿美元,至 2018 年,我国电机出口贸易额为 118.47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78%。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电机行业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电机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应

  对全球化格局下的市场竞争,逐步由“大而全”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进一步推动了电机行业中专业化生产模式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2011 年至 2017 年:电机制造业行业收入由 6,076 亿元增长至8,88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 7%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由 2,260 家增长至 2,854 家;利润总额由 368 亿元增长至 56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7%。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68819.93 ㎡(折合约 103.23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72260.93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发电设备 6 万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989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 方案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截至 2018 年末,全市下辖 9 个区,总面积 1997.47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927.9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302.66 万人,城镇人口1302.66 万人,城镇化率 100%,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 年),清朝初年建墟,1979 年成立深圳市,1980 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2019 年 12 月,

  位列 2019 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第三名。2019 年 12 月,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 10 强。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深圳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

  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初步核算,2019 年本市生产总值 2.69 万亿元、增长 6.7%,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 9424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773 亿元、增长 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 15%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 多万家、总量超过 320 万家,新引进人才 28 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40 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艰苦创业,破冰开局,勇立潮头,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增长 4.5%左右;完成 40 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 1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创新驱动发展 (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

  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加注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海纳天下英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弘扬特区创新文化,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二)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率先全面步入质量时代。

   ——加快实现质量型发展。坚持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消费与创新相互渗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

   ——创建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实施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深圳标准,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把深圳标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率先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制定实施更高标准,以领先的标准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主动。

  

  ——树立城市品牌和信誉。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圳品牌,使深圳制造成为产品高端、技术先进、管理卓越和服务优质的品牌象征。打造诚信深圳,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深圳品牌、深圳信誉成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三)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 主动顺应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全面优化重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

   ——塑造开放共享的产业新生态。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人机交互、互联互通、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完善信息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加快形成平等、开放、分享的组织结构,推动产业组织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激发信息经济发展活力。

   ——打造跨界融合的经济新形态。以提升网络承载力、突破核心技术、创新智能硬件、深化信息服务为重点,构建纵向垂直整合、结构优化完备的信息通信产业,形成技术水平高、渗透力强的信息技术

  产业体系。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培育壮大分享经济,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

   ——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新生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感知系统建设,推进公共资源数字化和可视化,打造全面感知、万物互联的智慧深圳。有序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办理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云,实现一站式、即时性的政府云服务。加快智慧城区和智慧社区建设,鼓励发展移动互联、服务共享的网络消费,促进市民生活方式智慧化。

   (四)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各区协作协同,实现城市安全、均衡、有序发展。

   ——确保城市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把安全贯穿到城市发展各环节、各领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

  治体系,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完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的投入力度,统筹提升原特区外城市功能,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事关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培育若干新的增长极,以点带面推动产城融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三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策略,加强城市设计,推进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结构发展,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实施东进战略和中轴提升战略,打通联接东部、辐射粤东的战略通道,在保护中科学开发东部。统筹开发陆海空和地下“四维空间”,以更大力度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系统推进城市发展。统筹安排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立足各区的比较优势,鼓励优势互补、功能互动,形成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开发的协调发展格局。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在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五)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红线管理,全面推进水、大气等环境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市绿色提升行动,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增进市民绿色福利,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促进经济转型的

  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管理制度,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和引导低碳生活,努力建成绿色低碳之城。

   ——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成循环发展示范城市。

   (六)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 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继续发挥深圳在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深圳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主动参与“信息丝绸之路”

  建设,推进海港、空港、信息港等多港联动。积极推进经贸合作,争取在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城市。以世界著名湾区城市为标杆,立足深圳、携手港澳、协同珠三角,打造高端产业形态,强化要素配置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彰显城市国际化风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湾区经济发展能级,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拓展市场、外溢发展,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辐射功能强大的全球一流湾区城市。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平台。按照“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构建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制度框架,推进体制机制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打造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

   ——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打通与周边城市战略通道,加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不断扩大深圳经济腹地空间。

  全面提升深港、深澳合作水平,深化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

   ——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前海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建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 年)》。率先形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标杆。金融中心、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和高端商务活动聚集地。湾区经济形态和布局得到强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服务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未来产业初具规模,优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坚持依托内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更加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成为若干领域在亚太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显著提高,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

  

  ——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实现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包容发展。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五、产业发展方向 (一)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壮大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学影像、基因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材料、数字内容、高效储能等领域,统筹布局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等环节重大工程,提升先进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中兴通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高端特色产业群。到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 3 万亿元。

   (二)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加大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航空电子、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价值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推荐访问:可行性报告 深圳 设备制造 可行性报告 深圳设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