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重点总结计划

时间:2021-01-04 08:44:5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章 概论

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

体及群体健康的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制定相应的社会凑是, 保护和增进人群得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ppt )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

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 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成就, 是社会学与生物医学间的交缘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4 、制定

卫生策略和措施 5 、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三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 催进全人类健康长寿, 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 1848 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6、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P11,需自己总结)

7、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

(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古代,是在医学起源时期形成的对医学的一种总体认知方式;

(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



是应用自然现象的客

3)机械论医学模式: 14~16 世纪文艺复兴阶段,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否定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物医学模式: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初,是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 5)现代医学模式:形式包括——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内容包括——恢复了心理、 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3、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健康就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破坏就可生病,这就是符合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谱的著名“流行病学三角模式”。

4 、生物医学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生物医学模式奠定了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促进了对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的定量研究,并推动了特异性诊断及治疗的发展,如在临床上极大地促进了外科学的进步。

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 克服了临床手术的疼痛、 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对疾病的诊断,特别借助与细胞病理学,现在仍然是临床诊断的决定性标准。

在疾病预防领域, 采用杀菌灭虫、 预防接种和抗菌药物三个主要武器, 取得了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几十年的功夫,是急、 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大幅度下降, 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2)缺点:它把人从社会群体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只是生命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统一

基础的生命整体,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 使它无法圆满解释和有效解决当今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5、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 3)健康需求的普遍

提高

(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7、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整体医学观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社会大卫生”观念指导预防工作, 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以生物 - 心理 - 社会综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丛原诶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 ,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建立以人为本,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 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

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

常用的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 2)恒常性与累积性 ( 3)交互作用

3、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

基础和根本保证;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必须以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先决条件,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是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

况的提高。

 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工作条件、 卫生状况、 健康水平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改善;而经济不发达国家,没有提高生命质量的经济实力, 生活环境差、不能及时就

医等限制对人们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之间,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水平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 3)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

的健康与智慧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 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

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 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

轻卫生事业负担, 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地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 促进社会人群

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4、ASHA(美国社会卫生协会)



指标 =成人识字率



* 就业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平均期望寿命



/

出生率



* 婴儿死亡率

5、家庭关系与健康



:

1 、家庭结构与健康



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

庭。有三代以上或两个以上的核心家庭构成的家庭称为主干家庭。

2 、家庭功能与健康



作为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第一个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的基本单

位,家庭的功能是不能被任何机构所代替的。

3 、家庭关系与健康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往往承担多种不同的角色,形成错综复杂的家

庭关系。

6、人口结构与健康

、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主要指标有老年人口系数和儿童少年人口系数。联合国规定

60 岁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 60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超过



7%为

老年型社会。

2 、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 性别比例使用来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的指标。 由于女性平

均期望寿命略高于男性, 所以性别比例略大于 100 为正常情况。一般国家性别比例为 103~107。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1、卫生服务研究的定义: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

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向居民提供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基本程序:卫生服务的计划、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

3、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

1)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 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公平性;

2)控制医药费用 , 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改进卫生服务质量 ,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重点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供给、卫生服务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4、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

1)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

2)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的进一步拓展

3)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

4)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5、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1)卫生系统研究

2)卫生工作研究

3)防治效果评价

4)行为医学研究

6、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 3)卫生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1 卫生人力 ○2 卫生机构 ○3 装备和供应 ○4 知识和技术

(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7、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

○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2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和水平

○3分门别类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

2)分析性研究

研究卫生服务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医疗保健制度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经常应用。

3)实验性研究

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如缺氟地区采用饮水加氟预防龋齿等。

4)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力、病床需要量的预测等。



如卫生人

5)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 综合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提出备选方案, 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

6)综合评价法

7 国 12 地区的卫生服务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7)投入产出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 --- 效果分析、成本 --- 效用分析

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常规卫生信息登记报告系统

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重复性、连续性横断面调查

8、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1)卫生服务要求: 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 增进健康、 摆脱疾病、 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2)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

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 预防、保健、 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和

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3)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

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1 有效需求不足○ 2 过度需求:患者过度需求;供给诱导需求

4)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卫生资源

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

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5)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理论上

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 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9、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指标: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指数。

10、反映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水平的指标:

1)死亡指标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敏感指标

2) 死因顺位及构成

3) 死亡年龄、性别、职业、医疗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等

11、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

(1)疾病频率指标:

( 次) 数 / 调查人数× %或‰

1 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

患病:自觉身体不适并就医;自觉身体不适未就医,但自我医疗;自觉身体不适未就医,但

休工、休学或卧床 1 天以上

%或 l000 ‰

2 慢性病患病率= 前半年 内患慢性病人 ( 次 ) 数 / 调查人数× 100

慢性病: 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诊断有慢性病;

半年以前经诊断有慢性病,

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有

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

○3 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

( 次) 数/调查人数× l00 %或 1000‰

1

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

( 次) 数/调查人数× 100%或 1000‰

2

两周休工 ( 学 ) 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

( 学 ) 人 ( 次 ) 数/调查人数× 100%或 1000‰

3

○4 两周患病天数=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此外还有失能率、残障率以及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等。

8、门诊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 =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 / 调查人数 *1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 =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 / 两周患者总例数 *100%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 / 两周患者总例数 *100%

9、住院服务利用:

( 1)住院率 =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 / 调查人数 *100%

( 2)人均住院天数 =总住院天数 / 总住院人(次)数

( 3)未住院率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 / 需住院患者数 *100%

10、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 健康教育、 传染病控制、 妇幼保健等。

采取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和家庭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 , 可通过比较居民实际接

受的服务与按计划目标应提供的服务量进行测量与评价。

11、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1)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

两周指标平均值乘以 26,再除以调查人数,就可得出全年每人每年患病、休工(学)及卧床人数或天数,因病伤门诊和住院人次数,以及医药费用等。

2)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3)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1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健制度、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与家庭

13、卫生人力资源: 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 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人力是指经过专业培训、 在卫生系统工作、 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14、卫生人力规划:

1)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1健康需要法

需要量是指排除了社会经济、医疗保险和费用、教育水平、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影响

居民利用卫生服务因素后, 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

 然后根据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和卫生人员工作量来确定卫生人员的需要量。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一种资源不受制约的理想条件的基础上, 而对实际的是否能够实现预

测的结果不予以考虑。 它的预测结果可能会超过目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 卫生需要量法

适用于某种类型的卫生服务,如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 。

○2健康需求法

这种方法与 “健康需要法” 不同之处在于它考虑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情况,和现在的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水平来预测未来需要的卫生人力数。



是根据过去

○3服务目标法

确定预测年的卫生服务产出量, 然后制定目标年每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标准, 前者除以后者可得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或用医疗设备人员配置比例算出目标年卫生人力数。

主要从服务提供的角度确定目标, 而不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或需要角度出发, 这是与健康需要法及健康需求法的区别。

○4人口比值法

预测目标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人力与人口的比值 ; 根据人口测算模型测算目标年的人口数,将预测的卫生人力 / 人口的比值乘以目标年的预测人口数就得到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

另外,还有定性预测方法、统计模型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多元回归、灰色模型、组合预测等)

2)卫生人力供给:卫生人力存量、未来增加量及流失量

3)卫生人力管理:卫生人力政策和规范、调节卫生人力需要或需求、卫生人力的监督和指导、卫生人力的激励、卫生人力的使用和评价

15、卫生费用:

广义: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

狭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指利用卫生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病人就诊支付的各种服务费、化验费、药费及材料费等

间接:因病误工的工资、车旅费、营养费、照顾病人的误工工资等。

卫生费用研究的内容 :费用的来源和流向; 费用的构成和特点; 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公平;影响费用的因素及变动趋势等。

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人均卫生费用

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16、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 1)适宜程度 2 )足够程度 3)进度 4)效率

5)效果 6)影响

17、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重要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代表性、可靠性、可获得性

18、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方法:

1)派克: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资源投入量、服务产出量、工作过程、结果、效益、效果七个方面评价

2)劳埃姆:项目目标评价、医疗服务需要量评价、卫生服务利用接受能力评价、卫生资源

评价、 工作活动和态度评价、工作过程评价、 结果与效果评价、费用与效益评价8个方面评

3)萨盖特:卫生服务是否有效;公众能否利用到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充分、可靠;费用是否低廉4个方面评价

4) 世界卫生组织: 将人群健康需要、 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3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 以人

群健康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量和卫生资源投入量3类指标的平均数作为划分高低的标准,

组成8种组合, 以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为制订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卫生

高需要

低需要

服务

利用

高资源

低资源

高资源

低资源

A 型(平衡型)

B 型

E 型

F 型

资源分配适宜

资源利用率高

过度利用

资源利用率高

C 型

D 型

G型

H 型

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投入低

资源投入过度

资源分配适宜

第十章 医疗保健制度

1、医疗保健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筹集、分配和支付医疗卫

区别点 社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

属性类别

劳动和社会保险

金融活动

实施目标

实现法律和社会政策目的,不追求利润

实现经济利润,一般不涉及社会目的

组织主体

政府机构

经营性企业

保险对象

由法律确定,强制投保

由合同确定,自愿投保

保险范围

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

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基金筹集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

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

补偿依据

实际基本医疗费用

缴纳的保险费数额

生费用以及提供卫生服务的综合性制度,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公共管理的实现方式。

ppt )是政府对国家卫生事业实行宏观管理的一种形式,是卫生费用筹集、分配和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途径的总称。

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比较

2、医疗保险

保险是通过风险分摊的办法, 对被保险人由于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保险的特征:

经济补偿是保险的本质特征;

补偿基础是合理预测和合同关系;

补偿费用来自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所组成的保险基金;

补偿结果是风险的转移和损失的共同分担

医疗保险是为了补偿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保险。

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是: 疾病发生在一定人群中是随机现象,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 可以对特定人群的疾病风险的频率和损失进行测算。

广义医疗保险覆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费用。

狭义医疗保险覆盖医疗费用。

根据经营性质不同,医疗保险可以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由政府主导,保险基金筹集通过税收或社会保险基金,强制性投保。商业性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有益的补充,可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殊作用: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

规范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行为;

促进医疗服务社会化。

3、医疗保险系统

(一)基本要素

四方三角关系:政府;医疗保险机构;患者;医疗机构

(二)相互关系

○1 医疗保险机构与被保险人

收取保费,提供医疗费用的补偿

○2 被保险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

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并支付规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3 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者

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医疗费用,同时对服务内容、质量和费用进行监督

○4 政府与其他三方

组织、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三)系统缺陷

○1 逆向选择

单位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参加保险或只选择疾病风险魇人群参加保险的投机行为。

○2 道德风险

被保险人享有医疗费用减免, 而对怕医疗消费和为不加更改约束, 产生过度的医疗需求○3诱导性消费

医疗服务提供者利用自身在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优势地位, 通过提供过度的服务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4风险选择

医疗保险机构机会主义行为

4、医疗保险费用支付

(一)支付类型

○1 按支付主体分类

需方支付:起付线、共付、最高限额

供方支付: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总额预付等

○2 按支付时间分类:后付制和预付制

○3 按支付对象分类

向医疗服务需方支付;向医疗服务供方支付

(二)医疗保险需方支付

○1 起付线:由医疗保险机构规定医疗费用支付的最低线, 低于起付线的费用全部由被保险人支付,超过起付线的由医疗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规定比例支付。

缺陷:低收入者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会限制他们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2 共付: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 封顶线

3

○ 混合方式

4

(三)医疗保险供方支付

○ 按服务项目付费

1

优点: (1)

调动工作积极性; (2) 服务选择权; (3)

操作简单

缺陷: (1)

诱导需求; (2)

服务价格确定困难;

(3)

管理成本高

○ 按人头付费

2

优点: (1)

控制医疗费用;

(2) 促进预防服务; (3)

管理成本低

缺陷: (1)

限制被保险人的服务选择权;

(2)

减少服务数量和降低服务质量

○ 按病种付费

3

优点: (1)

促使医院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2)

激励医院控制成本;

(3) 管理的标准化

缺陷: (1)

诱导需求; (2)

服务价格确定困难;

(3)

管理成本高

○ 总额预付

4

优点: (1)

控制医疗费用总量; (2) 促使医院降低服务成本;

(3)

管理成本低

缺陷: (1)

减少服务数量和降低服务质量;

(2) 阻碍医疗技术进步

○ 按服务单元付费

5

优点: (1)

控制医疗费用;

(2) 激励医院主动降低服务成本;

(3)

管理费用低

缺陷: (1)

诱导需求, 如分解门诊服务人次和延长住院时间;

(2)

减少服务数量和降低服

务质量; (3) 拒收危重病人; (4) 支付标准制定困难

○ 一体化方式

6

优点: (1)

主动降低服务成本,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2) 全面负责被保险人的健康; (3)

减少医疗保险系统的第三方,降低管理成本

缺陷:减少医疗服务选择权

5、医疗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

(1)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概述

○1 定义: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 , 由单位(雇主)与个人(雇员)缴纳和政府补助建立医疗保险基金,为参保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险制度。

○2 特点:国家立法;个人责任;三方分担;社会统筹;覆盖面广;现收现付制;社会中介组织实施

○3 代表国:德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

优点与缺陷

○1优点

明确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责任;

强调社会互助共济,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

在大范围人群中实现疾病风险分担;

政府担当中介及仲裁的角色

○2 缺陷

现收现付的基金筹集方式无法解决费用“代际转移”问题;

第三方付费,导致费用增长过快;

对预防保健重视不够;

不同保险组织之间存在显著的缴费和补偿水平差异

改革措施

固定费用制;

建立经济利益约束机制

加强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服务

2)国家医疗保险模式概述

○1 定义:是指由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支出, 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拨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全体公民基本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

○2 特点:属于医疗福利制度; 保险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全民普遍享有免费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主要为国家所有;卫生服务过程主要为政府行为

○3 代表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大部分欧洲国家

优点与缺陷

优点

○1 政府是卫生经费主要来源,经费充足;

基本覆盖全体公民,医疗服务基本免费,公平性好;

政府直接控制服务价格;

全科医生服务按人头付费,有利于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开展

○2 缺陷

卫生服务提供者缺乏经济动力而导致效率低下;

筹资渠道单一,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私人医疗机构的冲击加大

改革措施及困难

○1改革措施:

鼓励私立医疗机构开展竞争;

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制度

适当提高病人自付金额。

○2改革困难:

公益性质的大医院在同国内、国外的私立医院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困难。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述

○1 定义:是将医疗保险当作一种特殊商品, 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筹集医疗费用和提供医疗服务,并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的医疗保险制度。

○2 特点:个人自愿投保; 医疗保险机构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 医疗保险机构与被保险人是商业契约关系;政府干预少,主要靠市场调节

○3 代表国:美国、瑞士

优点与缺陷

○1优点

多贡献多收益,体现效率原则;

医疗保险体系多元化,对需求反应灵敏;

主要由市场调节,减轻政府组织与经营的负担

○2 缺陷

公平性差;

医疗费用飞速上涨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概述

○1 定义: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单位(雇主)与个人(雇员)缴费,以个人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帐户,支付个人及家庭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2 特点:立法强制;属于公积金制度;强调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没有社会统筹,实行个人医疗费用纵向积累;政府干预有力

○3 代表国:新加坡

6、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界定与原则

○1 定义:满足大多数人必需医疗需求的、 医疗服务机构采用适宜技术能够提供的、 经济

上能够承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分为基本医疗服务设施、 基本诊疗技术、 基本药物和基本偿付费用等四个方面。

○2 原则: (1) 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3)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4)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基本框架

○1 保险范围

“广泛覆盖” :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 。

○2 基金筹集

“双方负担” :单位 6%,职工 2%

○3 基金使用

“统帐结合” :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个人帐户门诊费用;起付线、封顶线、共付率

○4 社会化管理

以地级市以上行政区划为统筹单位

○5 医疗服务管理

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标准

与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区别

○1 从福利型保障转变为社会保险型保障

○2 从无限责任的福利保障型向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医疗保障型转变

○3从单位自我保障向社会共济和社会化管理的转变;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界定与特点

○1 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

○2 政府承担主要筹资责任;

○3 以收定支;

○4 以大病统筹为主;

○5 以县为单位筹资和管理

○6 实行不同水平、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

基本框架

( 1)组织管理

○1 省、地级市成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

○2 县(市)成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2)筹资标准

中央、地方政府各10元,农民10元

2007年中央、地方政府补助提高到20元

2008年中央、地方政府补助提高到40元

( 3) 资金管理

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合理确定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

政府、社会和农民管理与监督

( 4 ) 医疗服务管理

择优定点医疗机构

动态管理

8、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人口与非正规就业人口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全国难以建立起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Word



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



99.99%



的人知道它, 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

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



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 + D



调出字体栏,配合



Tab+Enter



全键盘操作吧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E



居中

Ctrl + F



查找,



Ctrl + H



替换。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 Word 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 “查找替换 ”来轻松解

决。打开 “编辑 ”菜单中的 “替换 ”对话框, 把光标定位在 “查找内容 ”输入框中, 单击 “高级 ”按钮,选择 “特殊字符 ”中的 “段落标记 ”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 “^P^P” ,然后在 “替换为 ”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 “段落标记 ”(一个 “^P”),再按下 “全部替换 ”按钮。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 + Z 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 Ctrl + Y ,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 abc, 按一下 F4, 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 abc

推荐访问:计划总结 重点 医学 计划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计划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