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识端午] 识图历史

时间:2020-01-12 10:29: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端午也许大家只道是纪念屈原和吃粽子的节日;而不知其意及来历之名吧。

  

  这个传承了约两千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五,又叫重五(午)、端阳。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因为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称之为重五,也称重午。因而故称端午节。

  

  不过,端午节的别称,不只这些概括而论命名。另有叫夏节。因端午是夏季最大的民间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有许多和夏令有关,也接近夏至。故而又名夏节。还有的叫浴兰节,这是唐、宋时人们对端五的另称,据吴自牧《梦梁录》的五月重节,又曰浴兰令节。因为古代有在这一天用兰汤沐浴的风习,因而得名。也有称为女儿节,据传,旧俗端午少女须佩灵符,带榴花,娘家又要接女儿归宁躲端午因而故有之称。

  

  另也称为诗人节,据为当时文人学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定为诗人节。另者还有龙舟竟渡之俗以及食粽之俗,又称龙舟节、粽子节。

  

  它的别称之多,可以说明了是岐出于俗源之意而命名,它的来由同样也有多种说法。如是:纪念屈原、如是吴越民族图腾祭、如是起于三代夏至节、以及恶月恶日驱避而成形的等等的说法。

  

  关于起源夏至之说,是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从传统的端五节习俗来说,有很多与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相同,如夏令饮食、服饰、禁忌,都有一定道理的解说。

  

  还有源于吴越民族图腾祭之说;据说是古代的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他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的活动之一就是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水上竟渡,娱神娱已。

  

  恶月、恶日是民俗信仰的说法;因此,在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为恶日。据传在战国时代,视五月及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这是古时岁时禁忌习俗。因而有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避恶求祥。

  

  由此这个节日,基本可以说的是原始起源于三代夏至习俗以及恶月恶日的俗信有关。因为炎夏暑热,感染疫病,瘅疠易生,因而相应就要有祓禊、逐除的活动来除疫避毒而成形的这个习俗节日。而纪念屈原之旨属是后起,只不过这节日的习俗之举同样也适合祭祀屈原的活动,让人们的心理而广为流行。

  

  话说与屈原最有关的是这节日食粽子。相传是屈原落水后人们投给他的供品。因此而成为这个节日的食俗。

  

  龙舟竟渡大家也认定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历史上关于这个起缘还有另外的说法。据说是吴越民族图腾祭。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越地传》云,竟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同样引用《越地传》之说。竟渡起于越王盖断发文身之术,习水好战者也。这据说本是吴越一带的习俗。和他们的文身一样,龙舟的目的,大概也是避蛟龙之害,这可以从船上图蛟龙和挂龙子幡得到了暗示。腾文化消逝以后,文身变相为衣服的文饰。

  

  这竟渡之说,也相传起源于迎接潮神伍子胥。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他曾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阖闾任用伍子胥整军经武,国势日盛,攻破楚国。吴王夫差时期,伍子胥渐不被重用。后来被赐剑自杀。伍伍子胥死后,夫差命人把其尸体盛以鸱夷之器,投入江中。传说伍子胥心有不平,鼓动江波海潮,由此被奉为波神、潮神。而端午龙舟竟渡,就是为了迎接纪念他。《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尽管这竟渡之举是在屈原之前时代就已经存在,。但又传云:屈原受到小人的陷害而自投汩罗江中,当地人们为了拯救他,奋力划船前去,由此演变为龙舟竟渡的习俗。

  

  因此,这个节日竟渡与屈原关联的说法却更为深得人心。

  

  总止,现在这个端午节最受肯定起源是纪念屈原的说法。

  

  ——伊人红儿书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