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第三原文【八佾第三】

时间:2019-12-18 10:35:5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我还以为礼的根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那知南怀瑾先生说礼,偏向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同时包括形而上宗教哲学思想的问题。这下子搞大了,这已不是我能玩的了。好在我有一颗无知者无畏的心,就记下我粗浅的理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季氏是鲁国当时的三家权臣之一。八佾是八人一排,排八排了跳舞,周朝天子专享的,比现在的特供要牛逼很多,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是当时周天子没什么实力,管不了。这样看来现在的特供又比八佾牛逼,因为现在好多人就算是掉脑袋也不能享受特供。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算是《论语》中最普及的句子了吧?只是我们的用法与孔子不同。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会想到这句话,这种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于是就发泄一番。孔子在这里是说这种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其实我们现在看来,夫子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不过也由此看出古人们对礼的重视,礼的重要。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和上面差不多意思。三家就是那三家权臣。雍是天子在宴宾客、祭祀结束时奏的乐章。辟公是指诸侯和夏朝与商朝的后代。孔子是说奏雍的时候,天子一本正经的在中间,旁边的是诸侯和二王之后。这三家什么都没有,只是诸侯的臣子,也来奏这个雍,配吗?意思呢,就只是这样了。不过有一个事我觉得很好玩,就是周朝得天下时,并没有把殷商和夏朝的后人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而且还给了他们一块地,让他们享受诸侯的待遇。不知道中国政治家的这种风度是什么时候丢的,蛮可惜。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批评了上面的人之后,夫子发了这样的感慨。夫子一身的学问就在礼乐,偏偏碰到这些不仁的人。拿我们的家乡话说就是油盐不进不受教。这也是后世儒家的缺陷所在,所以中国政治一直是儒、道、法三家并存。我们的思想也是三家并存。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信道教。我说,不管得意还是失意,遇到不公正时都信青天大老爷。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就像我现在一样,想知道礼的根本是什么,问夫子。夫子说,你问的太大了。说多了,你也不懂。只就礼仪这方面跟你说说吧。礼仪,与其豪华,复杂,不如简朴,简单,这样子就不会被那些礼品和程序干扰。丧礼,与其冷静处事,有条不紊,和和易易,不如哀戚。我看夫子是要我们在行礼的时候能诚心正意。现在,我们家乡,不管死人、结婚、生小孩,所有一切要请客的礼节,统一叫作走亲戚,都是去了交钱,打麻将,吃饭。这样同一套程序下来,有时候酒喝大了,都不知道是在举行什么礼,也闹了许多笑话。涉及家里的前辈就不说了。细想起来,很恐怖。两个人结婚,接一大群人,吃肉,喝酒,打麻将;家里老人了,接一大群人,吃肉,喝酒,打麻将;小孩新生,也接一大群人,还是吃肉,喝酒,打麻将。幸好总还有几位至亲好友会陪你一会儿,可一会儿后,他们也去吃肉,喝酒,打麻将去了。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野蛮的地方就是有国王来管理,也不如中国没有国王。夫子受过爱国主义教育吗?不是这样的,夫子是说野蛮地方的人们没有礼,做事容易乱来,有国王管理也不顶事;中国虽然没有国王管,但是以前有礼的熏陶,大部分人还是不会乱来。这里的礼有点大,罩不住了,闪。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姓季的去泰山祭天。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到泰山祭天叫封禅,皇帝干的活。他姓季的只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的臣子,这是想造反啦!孔子就对冉有说,你不能制止他吗?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在季家当总管。冉有说,不能,我说的他不听。孔子就说,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这个人?林放都知道问礼之本,泰山神就不知道礼?他会接受季家的祷告,保佑季家造反成功?由此可见,孔子不迷信。所以我们以后求神不要提过分的要求,神还不如你吗?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与世无争,一定要说君子也有所争的话,那就是在射箭的时候了。射箭前互相行礼,谦让;射完了,不管输赢,都一起喝杯酒。他们争起来也是君子。君子之争就是从这里来的吧!遗憾的是夫子只是说了射箭前、射箭后,没有说射箭时要怎么搞,所以后来有了口里喊哥哥,腰里摸家伙。看看现在所谓的竞争社会里的一切竞争吧!吾不欲观之也!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一句诗可以形容从古到今,每一位男人的初恋情人。我想绘事后素有没有可能是孔子拿画画要先有纸来比喻,男子先动了心,才会觉得对方那么的美。然后子夏说,心动了之后,付诸行动就要合乎礼的规范。再然后孔子就放心了,就说可以教他念《诗经》里那些缠绵的情诗了。以上是我胡扯的,如有雷同,志同道合。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是《论语》到现在最啰嗦的一句。杞和宋分别是夏和殷的后人的封地。夏和殷的后人没有好好保存自己的文化,孔子虽然知道,但是由于文献不足,没能证明。可以看出孔子的学术态度那是相当的严谨。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一定要好好保存。听说中华文明的几个老兄弟全断了香火,倒不是因为文献不足,是因为文字不认得了。现在,我读文言文,也好多字不认得,离了后面的解释根本看不懂,有个一知半解后就会觉得很美,会由衷的佩服。。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禘是天子祭宗庙的大祭。鲁国因其始祖周公旦有功勋于天下,周成王特赐天子礼乐祭周公。所以鲁国周公庙得有禘礼。(以上抄自李炳南先生的《论语讲义》。)灌是其中的一个程序。孔子说鲁国在举行禘礼的时候,过了灌这个程序,后面他不欲观之矣,就是说没得眼睛看。究竟在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惹得夫子如此不满?不知道。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谁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有人问禘的说法,孔子指着自己的手说,不晓得,晓得禘的说法的人啦,看天下的事,就像摆在手掌上一样清楚。看这一条,发现孔子蛮有做神棍的潜质,会吊胃口,会做神秘。关于这个禘,他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你说他不知道吧,他又知道禘的威力,你说他知道吧,他自己又不承认。现在禘也没有了,夫子也没有了。知道不知道也无所谓了。突然觉得禘是很好的一个穿越小说里的道具。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前面还是在说诚心正意,后面一开始我还以为夫子牛逼哄哄的说,我不来参加祭礼,你们祭是白祭了,不作数。就像我们家里的一句笑话,鸡不叫,天是白亮了。不作数的。看了解释才知道夫子是说,如果我没能参加祭礼,找人代劳,和没祭没两样。可见,我们有时候托人把红包代为转交,礼到人不到,这个行为有多古老!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奥是卧室里供奉的中溜神,中溜神是什么,我不懂,从来没听说过。看解释奥比灶的地位要高。灶是灶神,上天言好事的神。王孙贾是卫国的大臣。这里有个八卦,孔子在卫国时,去见了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老婆,一个风骚的女人,很有本事。王孙贾以为孔子想在卫国当官,于是对孔子说了这句活,你想当官,找南子还不如找我呢?这个事可以参看2013年春晚那个骄傲的保安的小品。没牌不让进门,找物业经理没用,找秘书也没用,找保安队长,一找就灵。古往今来,人的德性没多大变化。孔子假装不明白他的弦外之音,只就表面回答他: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还有点警告的意味。做了伤天害理的事,祷告也没用。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的礼乐兼有夏、殷两代的礼乐的好处,太文明了,我要依周礼行事。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可以知道孔子的礼在当时为一般人不理解。对于圣人的情怀,我就不感慨了。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谁他妈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又不会考证,只看别人怎么说,人云亦云算了。他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射箭重要的是准,狠不狠是其次,(能不能穿过箭靶),因为人力有大小。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告朔是一种礼节,需要供奉一只羊。子贡是个小气鬼(他后来就发财了),有点舍不得,又怕老师骂,就先问问老师。孔子就说,赐啊,告朔这个礼节,现在只剩下供奉羊这个形式了,你把羊拿走了,这个礼节就一点都不剩了。看这样子,夫子还是真喜欢礼,哪怕只剩个壳。就好像言情小说里守着爱人尸体过日子的人。

  子曰,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和子入太庙一样,夫子受到别人的误会。夫子的礼,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这种情况下,夫子肯定还是坚持自我了,不然就没有前面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人不知而不愠的体会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看看,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说孔子的礼是互相尊重吧!愚忠思想是后来的学问家为了拍皇帝的马屁搞出来的。真他妈王八蛋,为了拍马屁把后人的活路都断了。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皇帝只有一个呢?搞学问的人那么多,都还要混口饭吃,有几个臭不要脸的很正常。诧异的是一两千年以来,绝大部分学问家集体忽视君使臣以礼,礼贤下士由皇帝的基本职业操守,变成美德,还他妈难得一见;臣事君以忠却开枝散叶,一家独大。这他妈是自己作践自己,难怪儒家会被打倒。自作孽,不可活。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现在,我们把情感的抒发用这个标准去验证一下,有几个达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我理解是哀公我宰我关于图腾的事,宰我说,夏朝的人用松树做图腾,殷商的人用柏树,周人用栗树。栗树不好,谐战栗的音。孔子听到后就说,这都既成事实了,就不要再说了。你都已经说了,我也不怪你了。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搞不懂,由他去!由既往不咎想到今年三月的时候,为了推行官员的财产公示,有人提出既往不咎,下不为例来。民众对贪腐有没有这个雅量是一说,官员承不承认贪腐又是一说。原以为在中间做和事老,会两边讨好,结果是里外不是人。时机不对啊!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氏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骂管仲器小,就有人来抹润滑油,说那是简约;孔子举事实说他生活奢侈,工作又不统一协调,繁复得很。抹润滑油的立马换方向说,那是礼节的需要。孔子又说,国王家里树屏风,他家也树;国王为了接待其他国王有反坫,他也有反坫。他都知道礼,还有谁不知道礼?我闹了个笑话邦君树塞门我想这邦君脑子被驴踢了吧,拿树把门堵起来干嘛?那知道塞门是后来的屏风!要是我做屏风生意,我一定注册一个塞门的商标。念起来还有洋文的味道。管仲那么牛逼的人,孔子在这里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为什么呢?据说孔子是责备贤者的,好比现在说骂你是瞧得起你,一般人儿我还懒得骂呢。这责备贤者的思想,用《蜘蛛侠》里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很好解释。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把这句话说得最美的是于丹老师。又开花,又纯净,又怎么怎么,我也忘记了,她在电视上说得一脸陶醉,我当时也听的一脸陶醉。她说完了,我忘记了。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和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是别人夸奖孔子的话。那个仪封人,就是仪这个地方管理国界的人,是个地头蛇?蛮好玩,有个见君子的嗜好。

  子谓韶,尽美焉,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焉,未尽善也。夫子在评定音乐,我还是想到了真。好像夫子对真不怎么重视。只是说诚敬这些心里的感觉。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这里就知道为啥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了。

  看完这一篇后发现礼不仅是人与人相互的尊重,还有对自然界的敬畏。只是我们要唯物主义,搞人定胜天,结果是乌烟瘴气。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论语》全文诵读 八佾第三原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