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胜友与《新华副刊》:俞胜

时间:2020-01-03 10:43:2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年前到年后近一个月《新华副刊》没有更新,我很是奇怪,就给俞胜友发了一个纸条,才知他在二月五日已经调到《中国作家》杂志社工作了。疑团终于解开了,难怪这么长时间《新华副刊》静悄悄的,没见什么新文章,新消息。因为按照以往俞胜友的勤奋工作习惯,这么大的一个文学网站不是会冷寂的。

  《新华副刊》是什么时候开办起来的,印象里好像是2010年4月份吧,大概也就是与世界读书日前后不远的时间。而我与《新华副刊》的结识是什么时候,大概是2011年5月份吧,最初的结识其实还是通过读孙守名朋友的文章而得知的。孙守名朋友在《新华副刊》上发表了不少好文章,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孙守名朋友文章写的好,也有俞胜朋友主编的慧眼识珠了。

  看着守名朋友的大文章在《新华副刊》里特别的亮眼,我也心里生羡,手头痒痒,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我也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试着投了几篇,结果都没有发表。我心里就奇怪:这《新华副刊》审稿还这样严格!于是,我就下功夫写了一篇《诗意风雨亭》,大概在一周后就刊登在《新华副刊》上了。这让我惊喜不已,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新华副刊》上发表文章,虽然以前在其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但在《新华副刊》上发表文章还毕竟是第一次,而且这第一次也让我领教了《新华副刊》主编的眼光。

  也许是新华网是面对全世界的,所以就连她的副刊也刊登的都是上乘的文章。记得就在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就此事情写了一篇文艺杂评,题目是《文学不是名利场,文学需要安静》,投寄给《新华副刊》以后,很快被俞胜友发表,而且文章还被主编重磅推荐。而在两三天后,这篇文章就分别被《各界导报》(陕西政协主办)《四平日报》《白城日报》等媒体刊登转载。记得在《各界导报》编辑给我寄样稿时,这位编辑就说:没想到这篇文章还是陕西的乡党写的,写的确实不错,。同时他还说:《新华副刊》上的文章都是很有品位的。听了这位乡党编辑对《新华副刊》评价,我更深深地敬慕《新华副刊》了,也更敬慕俞胜友那沙里淘金的眼光了。

  由于对《新华副刊》的敬慕和对俞胜友深厚文学功底的肯定,我不得不再提一下我的那篇《诗意风雨亭》,这篇文章后来被《人民网浙江频道》转载,再后来又被《语文建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杂志的卷首语刊登,《语文建设》编辑部还特意给我寄了两本样刊;再后来又被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快乐阅读丛书文化之旅》编录,经联系,该出版社还给我寄了80元钱的稿费,稿费虽然不多,但也是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惊喜。

  自从2011年5月份结缘《新华副刊》后,从6月1日发表首篇文章《诗意风雨亭》后,我就感觉自己找到了一块很好的文学园地,每天业余时间必定阅读《新华副刊》上的文章。《新华副刊》每天发表的文章有限,平均下来就是六七篇文章的样子,但是这六七篇文章却都是篇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熟悉的作者,除了前面提到的孙守名外,还有刘庭槐,闭剑东,余继聪,赵元波,邵横宁,陆琴华,石广田等文友。他们的文章都各有风格,各有风采,可以说《新华副刊》上聚集了祖国大江南北很多优秀的作家,欣赏他们的文章就是欣赏祖国大江南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习俗,从他们的文章里可以感受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祖国各地的不同民俗和风情的效果,可以了解各地不同文化的异彩纷呈,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因此,我称《新华副刊》是文化生活中的一道大餐应该不为过吧!也许因了爱屋及乌的原因吧,因为对《新华副刊》的喜爱,以前不重视浏览新华网的我竟然也喜欢上了阅读新华网上面的时政文章,通过阅读浏览也使我更认识到了新华网的大网地位,增强了对国家主流媒体的热爱。

  能在平常单调的日子里欣赏到这样的好文章,还真要感谢新华网开设的副刊频道栏目,也还要感谢俞胜编辑的辛勤努力,精心筛选;更有幸的是除了在业余可以欣赏以外,还可以让读者投稿以圆文学之梦,这真是一举而得的好事。于是,在平时的投稿中,我总是期盼《新华副刊》越办越好,成为广大文学朋友的一方自由天地。

  俞胜友到了《中国作家》杂志社以后,说到他喜欢文学,尤其是他认为文学还是以传统的文学期刊为正统,我想他这正是虎归山林,龙游九天,正可以大显身手,发挥他之所长。因为我拜读过俞胜友的著作,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而《中国作家》杂志主要是以发表中短篇小说为主。当然俞胜友的散文也是别具一格,充满诗意和灵秀之气的。

  不读《新华副刊》》已有些时日,这就要又惦念起俞胜友了。俞胜友从2010年4月受命以来,到2013年2月离任《新华副刊》,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俞胜友以他辛勤的工作和不凡的业绩给广大文学朋友提供了丰美的精神大餐,也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俞胜友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将近三年的日子里,《新华副刊》已经成为了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成长为了一块文化的高地。她已经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当然其中也有业绩不凡的作家们。俞胜友在和我聊天时谈到了感谢我曾经的对《新华副刊》的支持,而我总感觉自己对《新华副刊》报答不够,心里只是期盼:但愿继俞胜友的下一位主编能够把《新华副刊》同样办的红红火火,精彩纷呈。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