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大学精神是什么_大学之精神

时间:2019-12-20 10:41:5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国力,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繁荣,文化必须要为一个民族找到归宿感和自尊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大学是文化的中心,一定要肩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题记

  

  古往今来,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教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其关于教育的基本论断为:振兴民族、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希望在教育。要发展一个国家的教育,大学肩负重要使命,任重而道远。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国民,从而振兴国家是世界各国一贯的做法,足于见得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祖国快速崛起,古老的民族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感动。当然,在繁荣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思考——用什么来支持中国的持续性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答案很自然就是发展教育、繁荣文化了。在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要依靠大学的繁荣来推动。邓小平就曾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语重心长的提醒全党和全国,他说如果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误大事,应要负历史责任!

  

  依靠大学发展国力,首先自当要明白大学之涵义。我以为,大学绝非巨大之校园,校园大小只是一个地理空间的问题,同文化之兴衰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中国的道家文化中,一是大,是本源,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而大学是一个具有本源性的学术道理。也就是说,大学最根本的,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浇灌人的智慧,培植人的德性,促进、保护和增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对社会变革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引导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不断前进。

  

  大学要肩负历史使命,定当要有自己的精神。从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高等学府必须要有自由、包容的精神,大学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在人类灵魂深处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自由即为学术之自由精神,学术自由意味着可以采用批判的方式促进精神的进步,批判不是攻击而是思想的交融。学术自由应当是一个大学的核心理念,应当是所有一流大学孜孜以求并赖以立足的最为宝贵的根基。在中国,传播学术自由思想的主将当推蔡元培,他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大学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后被概括成兼容并包原则,至今还为人们推崇。

  

  包容是讲大学应当接受不同的观点,可以容许不同的立场进行交锋,即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只有包容的精神,大学才能百花齐放,大学方可成为自由精神之静地,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包容是学术发展,是大学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文化应当反映经济的需求,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中国只有让文化昂首挺胸的走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的经济才会长久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才会持久的繁荣。

  

  一个自由、包容的大学应当给予学生一种战略性的世界眼光,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始终铭记复兴伟大民族的光荣使命。对此,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自由、包容的精神于学术而言是一个现实的也是灵魂性的生产力,学术与文化则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一个本源性的生产力的驱动。一个国家,只有当每个国民都有一种推进国家富强的使命感的时候,这个国家才会拥有长久不衰的国际竞争力。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在于国民的强盛,要使国民强盛理当运用先进的文化进行武装!

  

  大学是国家强盛、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只有当大学自由、包容的时候,中华民族才能稳健的崛起,我们才能以更加自信的方式拥抱世界,中国才能为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精神 大学 大学之精神论文 大学精神的意义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