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高度】 无视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时间:2019-12-14 10:26:4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开车出去吃饭,走学校东边的侧门。保安慢腾腾地将电动门打开了,可打开的空间,充其量也就占整个大门的五分之二。这是一条双向单车道的小路,电动门的五分之二宽度,也就比一个小车的宽度富余一点儿。

  前面是一辆三轮车,当然很顺利地就出去了。我呢,驾驶的是刚买的一辆新车,可能潜意识里有一种本能的怕刮擦的担心吧,总感觉那门开得宽度不够,于是就等在那里想让门再开大一点儿。

  门开大点儿,车通过就会更加安全,这仅是举手之劳的事儿,更何况作为门卫来说,连举手都不用,只需动动手指头,将摇控器稍微按一下,门就可以多打开米把半米的。我心想,这实在是太简单了,所以才等在那里按了下喇叭。

  可没想到的是,那门卫坐在高台上,连这不用举手的方便都懒得提供。见他无动于衷,我便打开车窗给他对话,请他再把门开大一点儿。他却大声嚷嚷道:平时都是开这么大,你按什么按!

  好家伙,好像我触犯了他的尊严,那强硬声波里蕴含的气势,令人不禁想到文学作品中的山大王形象,就差手举板斧、暴睁双眼、厉声吆喝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了!

  那做派那嘴脸,如果遇上个年轻气盛的,肯定会扔给他两个字:欠扁!

  我早已不是遇事冲动的年龄,但是依照过去的性格,遇上这样欠扁的主儿,也不会善罢干休的,一定会下车去和他理论一番。如果他油盐不进,我就会打电话叫他们部门的领导过来,让领导把道理给他讲清楚,然后请他把大门全部敞开后,再默然开车而去,留给他一个温柔的难堪,好让他长点记性,省得以后使性子再为难别人。

  可当时车上坐着一起出去吃饭的同事,咱总得顾及点身份和面子吧?于是便压了压火气,没和他计较,放下车窗,就如同当年考驾照一样,试探着,小心翼翼地,终于将车开出了大门。

  这件事情本来不大,又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之所以现在又提起来,主要是它促使我想到了很多。想的最多的,乃是由此延伸出的有关人的心灵定位的问题。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我带领学生在一个矿务局实习。一天傍晚从所驻的矿校赶往另一个实习点,走到塌陷的路段,没想到大水将路基冲断了。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位抢修道路的民工,赶忙跑了过来,问清楚原委,非要背我过去。尽管我拒绝了对方的好意,最后还是自己脱下鞋袜蹚水过去的,但那清贫年代里纯净高尚的心灵所带给人的感觉,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还有一次,我从住的地方去公路上坐班车回学校,恰好遇上一位骑摩托的矿工,非要让我坐上他的车,带我去路口。我反复推脱,他始终坚持,那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也去公路,又不多绕路,你还可以省工夫,顺便的事儿,干嘛这么客气?!就他那几句话,使我对过去学过的有关产业工人阶级的思想境界,才第一次有了切实的理解。

  那时候的人,心灵多纯净多敞亮啊!

  从那时算起,历史走过了快30年的时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是很多时候遇到的很多事情,就如同在东校门所遭遇的刁难一样,给人的感觉却是,人的心灵却变得越来越灰暗了。

  我们不禁在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可好多的时候,人怎么变得越来越不通情理了呢?

  这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课题,我无心在这里进行具体探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分工的人群之间,收入差别越来越大。在市场的决定性规律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人的心理越来越现实,心态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在高度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物质生活的贫乏,客观现实能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很小,人往往显得就特别单纯,特别质朴,特别友善。正是靠着这种单纯、质朴和友善,人与人之间才能始终保持着相互信任的情感。

  物质匮乏与精神生活贫乏年代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的主观需求与客观上不能满足需求这样两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反而显得淡化了。特别是十年浩劫结束之后,历史进入了新时期,由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好多人之间反而出现了惺惺惜惺惺的现象,人情温暖感受起来就变得愈加敏感。

  现在不同了,经济收入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地位的三六九等,造成了人的心态严重不平衡。人的心理心态空前复杂化了,可我们却依然还延续着过去的方式,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其结果,就形成了一边强调五讲四美三热爱,一边又不得不组织讨论应对社会上接连出现的类似见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尴尬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的严重滞后,表现在宣传教育上,便造成了热衷于思想灌输而很少触及到人的心灵。悬浮于政治思想领域的教条式宣传,缺乏现实的针对性而显得大而无当,难以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空洞的渲染越强烈,离人的心灵反而会越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为了应对宣传教育上的组织手段,不得不抛弃了固有的纯真,慢慢变得狡黠起来。久而久之,能说会道的人越来越多,埋头苦干的人越来越少;好大喜功的人越来越多,忠于职守甘做小事的人越来越少;看风使舵逢场作戏的人越来越多,关注人本投入真情的人越来越少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证明着,我们宣传教育的定位越来越高,人的心灵定位却在逐步下降。

  一个人的心灵定位,是内在因素决定的,与人的整体素质有直接关系,它是完全主体性的自觉呈现,不是生硬的外力所能随意左右的。因此,单一的政治性的宣传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人的整体素质提高,需要全方位的作用,特别是文化上的促进作用。整体素质提高了,心灵的定位才会自然上升。

  作为经济因素的集中体现,政治属于功利意识特别明显的意识范畴。因此,单纯地从政治上强调提升,无论思想的逻辑演绎得多么合情合理,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意识问题。弄不好,反而会使人的功利意识更加强化,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严重的心理落差,由落差带来的心态的不平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极容易仰仗着自身的权利、或者手中的权力进行自我找补,进而便形成了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职权行使者有意刁难、轻慢对方等不正常的现象。

  事实已经反复证明,这种心态不平衡所带来的自我找补动机,与人的高低贵贱无关,追根究底是心灵的定位过低决定的。

  位高权重的人物,如果心灵的定位不高,也会做出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情;相反,社会地位不高的人,如若具备心灵的高度,反而不会受政治功利性思维的影响,以质朴单纯的心态对待本职工作,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上,都会表现出平凡的高尚!

  每年的感动中国模范人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论社会地位,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基层,有些连高校的门卫都不如。然而正是因为他们超越一般人的心灵的定位,少有政治性功利影响下的患得患失,才能多少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心灵,做出非同一般的事迹。

  正因如此,我们的感动才是由衷的,是为他们情感的真实、心灵的高度而感动。

  在我的经历中,东校门的遭遇只是一次偶然,我遇到更多的,是富有心灵高度的平凡人,他们以自己的言语行为,创造着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瞬间,有些不由你不肃然起敬!

  总之,只有具备心灵高度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只有整个社会的心灵得到提升,我们的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变好;只有整个民族的心灵高度提升到应有的水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才能真正实现。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高度 心灵 心灵的高度800字 心灵的高度作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