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感怀|十年的感怀之句

时间:2019-11-12 13:14:0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又已整整十年的时间了。我记得十年前,在一次全县教师征文活动中,曾写过一篇《我这十年》的散文。主要是记录了自己那时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心路历程与愿望。

  2000年7月,联村办学的教育改革之风,让一部分教师列为了第一批下岗的对象。而我有幸通过考试与考核再次被录用为代课教师,但也仅仅继续了两年而被迫下岗了。

  时至今日,又是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了,而此时的我却在异地他乡。心里对其间所曾感知的一些事情,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将思想观念放在十年前与十年后的今天,蓦然发现竟会产生些差异来,不免让人为此而感怀。

  

  【生活之路】

  2000年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千年的开始。回顾从教经历,虽然是十二年,但是纳入全县教师编制,建立人事档案是在1990年。所以,我那时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严格来讲,真正意义上的正式成为全县教师编制中的一员,到此时已整整十年了。

  学校每年都订阅有《中国教育报》与省级教育报刊杂志,我最关注的有两个版块。因对文学的爱好,就很喜爱其中的文学副刊版;因自己是一名代课教师(人们习惯称之为民办教师),就特别关注相关政策类的文章。

  其实,根据199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地的优秀代课教师会有计划按步骤地通过相关的培训、学习、考试、考核成为公职人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各级教育报刊上每年都有介绍各地的民转公的情况。这就像给具有上进心的代课教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大县里。1996年,村子里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农田承包调整,此时人均耕地面积为两亩五分左右。因此,我这个四口之家也分得了十亩水稻责任田。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是解决温饱问题的依托。那时村子里的人也没有像如今一样,对金钱占有欲望到了如此强烈的地步。人们都习惯了口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之路。

  我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农民也是教师。村子里的人们很羡慕我们这样的人,不但责任田可以养家糊口,而且还有一份代课教师的工资,这份工资也相当于十亩责任田所获取的经济效益。

  在我的思想上,这已成为了一条认为比较稳定的生活之路。我的全部心思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之中,责任田的一切农事管理事务几乎由妻子承担着。所以,我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教书之外,农事上的活动称不上一个能手。

  继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之后,土地责任田在农村人的眼中已成为了一种负债的来源。大量农田抛荒的现象由此而出现,穷则思变思想引领着青年农民们离开家乡涌入发达的沿海城市谋生。打工之词,开始流行在延续了几千年的足不出户的落后农村里农人们的口中。

  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们一张张的汇款单寄回家中,孩子的学业,房屋的翻新等问题的解决真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时。农村人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之源的思想已开始动摇,一批批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三农问题已突显出来。

  地方政府破解三农问题,采取的手段迫使我与一些同事们集体下岗。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间,前两年我是一个代课教师,后八年我是一个打工者。

  面对生活目标的定位与生活之路的选择,最初在离开家乡之前,我是满腹怨气,似有被欺无奈之感,当时我很理解一些下岗代课教师集体上访的行为。

  如今,经过八年的打拚,现实让我应当感谢那次的被迫下岗的事实,因为现实让我更加懂得了生活之路的本质是什么?

  此十年间的八年打工生涯中,我回家探亲已有三次,目睹了家乡面貌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家乡面貌的改观,除了国家每年在一号文件中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与资金的投入之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程建设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从中可以创新地走出多条生活之路来。

  新型农村吸引了一批批有志的打工者,回到家乡投入资金兴办起了各种养殖场,产后销售合作社,组成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为农村的广阔前景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型农民开辟了新的生活之路。

  

  【家庭之舟】

  部分农村人率先进城务工,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使原有平静的村子,贫富差距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的温饱正向小康迈进,以满足于能遮风挡雨的安乐蜗居现状正向规划统一的楼层住宅新貌转变。

  在追求富裕新生活的观念转变中,人们的思想已由守旧而变得渐渐地开放了起来。各种新的想法已在人们的头脑中琢磨形成。这无疑冲击着一些平静的家庭,有的家庭之舟在平稳的行进之中恰似遭遇到了风雨而摇摇晃晃最终倾覆。

  在这十年中,有一件事却时常令我想起,似有懊悔之意念。

  我有一个堂弟,他的年纪比我小一岁,性格耿直但脾气暴躁。结婚的最初几年,夫妻关系上未出现过紧张的状况。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在农闲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打打麻将,为此,有些青年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情,我这个堂弟小俩口之间也不例外。

  本来靠几亩薄田来维持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就已很不容易了,如果都染上了打麻将的习气,有时因输了钱,生活就很难维持下去。

  一次,在小俩口发生争吵之后,堂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东莞打工。临行前,跟我说,今后的汇款寄回家要我帮忙代为保管,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让弟媳随便来拿钱。当时,虽然我知道堂弟说这些话,是想到打工挣来的钱很不容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钱要花在刀刃上。看似是为了家庭的稳定。现在想起来,实则是一种夫妻之间的不信任。离婚的导火线从此已点燃。

  果然,堂弟的此举,令弟媳很不满意,认为自己作为妻子,已被丈夫当作了外人一样地看待。就在堂弟出门打工不到半年后的时间,她也在远房亲戚的帮助下,撇下七岁的孩子,在本镇一家砖窑厂上班去了。

  这年的腊月,堂弟回家过年。整整一个腊月,却未见妻子回过家里。经过几番打听,她的所有的亲戚却未透露任何消息。最后终于从砖窑厂附近的村民打听到,妻子在厂里已有了相好。脾气暴躁的堂弟,怒火中烧。将此事告诉了岳父母大人,并表露出了为此要离婚的念头。

  春节期间未见妻子回家,正月初五过后,经再次四处探访也未见人影,万一有什么不测,如何向岳父母大人交待。这样出门打工心里始终会不安。就在这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有一天,堂弟突然收到了镇法庭的传票。原告就是弟媳,堂弟成了被告。

  当时此事给我的感觉是恶人先告状,为此,我征求了堂弟的意见。那时为了家族的面子,家庭中出了一个这样不要脸的女人,脸上很没有光彩,一定要打赢这场官司。

  有了这一想法,想到自己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也是一位人大代表。凭此这个条件,自己扮演了在这场官司中律师的角色。

  在开庭审理中,堂弟当庭以我整理的材料一一陈述进行了答辩。令法官与原告及其亲戚无言以对,始终保持沉默。最后宣判,堂弟胜诉。

  在堂弟获得一千元的补偿费时,受理此案的法庭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我说,农村里现在离婚案件越来越多,你堂弟还拿到了这一千元钱,还算是可以的,有的一分钱都没有拿到,还是离婚了。不离也没有办法,现在都在外面打工,你到哪里去找对方?

  这确实说得很现实,弟媳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人,还让新欢拿出了一点钱给了堂弟。

  对堂弟他们一家的支离破解,现在想起来,我认为自己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当时能容忍一点,劝说堂弟换位思考,多给弟媳以关爱,增强夫妻双方的信任感。我想,他们的家庭之舟有可能会驶过风雨期,过渡到一个平稳的环境中。

  

  【生命之重】

  十年时间的变迁,新旧交替的事物无时不在发生着变化。但有些事情想起来,这并不是自然法则。一个个生命的离去,出乎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从中会提醒人们要重新正视生命的重要。

  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金钱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前年回家,几年不见,村子里那一张一张熟悉的面容却只能在黑边镜框中可以见到。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有些事例却让我对生命感到惋惜。

  周老师,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一起共事过八年。就在我下岗的前两年,他有机会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在我打工的岁月里,他的两个孩子都已考上了大学,他的姐妹也早已嫁人成家,唯一的弟弟也在广州打拚了多年,日子也混得不错。

  按道理,周老师的父母在家带着读小学的唯一孙子,可以快乐地安享晚年生活。

  可是,有些人对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了在有生之年赚取更多的钱财,周老师的父母不惧年事已高。双双在熟人的帮助下,进县城做起了环卫工人,同时也将小孙子托管在县城读书。

  一个有雾的凌晨,两位老人很早就开始打扫起了街道。一辆货车急疾迎面而来,因老年人反应没有年轻人那样灵敏,躲闪不及,双双被碾压在车轮之下。

  瞬间,周老师一家同时失去了两位亲人,那悲痛欲绝的心情无法形容。

  众人为此都在叹惋,家庭条件本应该是可以让老人在家尽享祖孙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年事已高怎么还要想着去做什么环卫工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的诱惑力比生命还重要。

  周老师及其弟弟为此也常常懊悔不已,父母双亲已苦了一辈子,应该让他们在家安享晚年生活的,财迷心窍,却支持老人还要发挥余热为后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还有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其两个儿子都去城里做生意去了,孙儿们也带到城里去读书了。子孙后代那么多,而这位老人在家却孤身一人,虽然身体较硬朗。但在其去世后的第二天,才被别人发现死在芝麻田里,原因是因中午一个人在田里劳作中暑时无人救治而离世。

  农村老人中,生命这样的终结,谁能承受生命的如此之重?

  

  十年,对于人生而言,其实是短暂的。在这一短暂的时光里,却不断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因时间与环境的变化,会带给我新的思想与认识。思前想后,会有所感怀,在这感怀之中,会对未来的生活道路,家庭幸福,生命的珍惜有着新的启示与思考。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感怀 感怀花甲之年的诗词 七律感怀改革开放四十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