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老电影过年赵丽蓉主演

时间:2020-01-11 10:29: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提前说过年,回味回味那些过年的滋味。有道是年年岁岁照样过,以显示生命没空转,时光未必总是蹉跎。

过年,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气氛,不断地有鞭炮声在耳边爆响,不断地听到有人在送祝福,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所有人的心里都镀上了一层甜美春意,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红色,四处都恣意着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

我国幅员辽阔,民间除夕夜的三桩主要的活动,吃团圆饭、祭祀、守岁等乡风民俗也不尽相同。北方人过年以吃饺子为年夜饭的主要的食物,中央电视台平常说的过年吃饺子,那也只是北方人生活习性的一种展示。而南方古老的传统里,民间的年夜饭更有许多讲究,人们图的是一种除旧迎新的好彩头。黄豆做成的豆腐不能入菜,因为豆腐象征着白白的磨难。莲藕不能入年夜饭的席,因为莲藕代表着空心与不诚实。青鱼黑色的鱼不能年做成夜饭的菜肴,因为那种颜色显示不吉利。就是祭祀上供俸的猪首也要涂成红色,鱼要求是红鲤鱼,至于饺子与圆溜溜的鸡蛋,它们像滑泥鳅一类的菜肴,是年夜饭的忌讳,根本就上不了年夜饭的餐桌。至今想一想,民间的习俗在科学不是很发达的社会里,自然就有习俗存在的道理与市场。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时常听人们聊年夜饭餐桌上的菜肴的禁忌。母亲会插话说我们根本就不想讲究那些习俗,但人们都那样忌讳,我们自然就要随大流,否则,你就会与人有距离。况且每年的年夜饭都有互相邀请亲友长辈去餐桌上团年的风俗习惯,如果年夜饭你不按照当地的风俗做菜肴,别人吃了你不按规矩做的年夜饭,会觉得讳气,有不吉利的想法。我们长大了以后懂得了这些民俗为什么会得以传承下来,是与人们思想中的一种良好的愿望有关,方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习惯会在人群中延续很久很久的原因。

南方人的年夜饭餐桌上的菜肴讲究山珍海味齐全,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其实,年夜饭餐桌上的山珍,指的只是黄花菜与竹笋,或香菇木耳一类的食材。而海味不一定要是海鲜产品,河里的鱼虾蟹黄就行,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称吃餐桌上的鱼虾为下海的说法。在物资还很匮乏的年代,母亲上了年夜饭餐桌的菜肴也讲究八大碗,还有一中间烧着木炭的火锅,外加数小碟的卥菜;自然所谓的山珍海味样样齐全。只是那些食材都是平素舍不得吃省下来的东西而已,这些也足以显示人们心中对过年之看重与期盼。

按照旧俗,吃团圆饭意味着阖家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传统的年夜饭要慢慢地吃,只能喝汤,不能把汤㸓到饭碗里。听说年夜饭如果你的饭碗里淘了汤,一是寓意进水了饭碗靠不住;二是寓意你的人生风雨飘摇;当然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些有几分的真实性,但因为传统,年夜饭还是不敢犯那种忌讳,就当成迷信一回吧!

到了掌灯时分,年夜饭的餐桌上已经有了八大碗,八小碟;首先摆上八只酒杯,倒入陈年老酒,盛上八小碗米饭,每一个碗上面架一双筷子,就等着供桌上的祭祖先的仪式举行完毕,然后围绕着桌子倒一些酒以示送客。现在想一想那些仪式,真的还很让人回味。父亲是反对者,从来就不沾边,远远地跑掉了去书房看书,或者去伺弄花草。所有的仪式都是母亲与大姐操作,当然我就只有知道看热闹的份。按照传统的习俗,这些仪式应该是男人的专利,但父亲历来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一副不宵与人为伍的淡然。这个仪式必然要一些时间,父亲有时候就会问,怎么还没有完,弄那么仔细就鸿运当头了。母亲自是平和地说,不帮忙就算了,就不要催,过年让孩子们找到感觉。却原来,母亲并不信那些仪式会好带来好运,那些操劳都只是为了我们能找到过年的感觉与滋味。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洋溢着暖意。

待正式入席,那种年的气氛才真正的显现出来。一桌子的菜肴,你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只能一样样地去细品美味,浅尝佳肴。年夜饭的餐桌上并不是平常可以吃得到的普通菜,自然就有了还是过年好的感受。父亲照例去同德高望重的亲友长辈们推杯换盏去了,在菜香酒气中我们也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姊妹几个举杯同庆,偷偷地学一学那种畅饮的豪迈。年夜饭讲究是慢慢吃,慢慢喝,体现出一种其乐融融氛围,一直要吃到深夜。那种时候没有现在的春晚这样的节目,自然注重团年的气氛。

祭祀是原是一种宫庭文化,自周、秦时期,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分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此俗流入民间,延续了千百年而不衰,是人们把驱鬼演绎成了祭拜菩萨与自己的祖宗,乞求他们可以保佑家人,保佑子子孙孙升官发财。

守岁,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煮茶叙旧事,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期待来年百事遂心,风调雨顺。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苏轼曾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人们穿着新衣服,吃着平常吃不到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春天的喜悦;仿佛一夜之间旧年的霉涩一扫而光,新年正充满着希望鸿运当头。迷信的人们还会虔诚地说,去年托菩萨的福,年成尚好,今年春打六九头,处处清幽幽,四处绿油油。你看看这刚刚开春,就暖融融的、暖洋洋的就是好兆头。我从记忆中裁剪出这一段乡民的原话,似乎有一种乡音乡情在心中荡漾,心里也激扬起来。

其实,过年是很早以前的一种概念,也是农历春节的一种传统称谓。因为我们传统的文化十分注重于儿孙满门绕膝下,阖家团圆享天伦的家国民风。所以,无论古代现代,无论达官显贵,亦或是黎民百姓都注重团团圆圆。于是,在传统的年节里,人们风餐露宿为回家,千里万里奔团聚。

记忆中的过年,曾经像一针兴奋剂激动过我们幼小心灵。十冬腊月里数日子,还有多少天就可以过年了。童年的记忆,过年有很多平常没有的快乐。首先是吃的东西很丰富,在那个提倡省吃俭用的年代,只有过年了,家里才会采购很多食物与糕点,虽不能应有尽有,但起码可以尽情地享用美味与零食。还可以穿着新衣服去拜年,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部分压岁钱。平常囿于教悔,我们人前人后必须学会成熟,学会彬彬有礼。不能语言放肆,不能粗鄙随俗。童年的生活,生存的空间有限,且生存的环境里尽是一些女孩子家家的不可以粗鲁无理。过年了,平常的清规戒律有所放松,可以不受限制去串门,蹦蹦跳跳地玩乐也不会受到责备。

传统的过年,有很多语言上的忌讳,十冬腊月,不能瞎说。那意思就是过年,这个不能说,那个也不能说。今天想来,那也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的东西在节日里起作用。过年这个传统节日,经过了千百年的演绎,早已不是普通的一年与一年的新旧交替你那么简单。人们烧香叩首,祭拜祖宗,侍俸菩萨,把民间人们的愿望寄托于菩萨祖宗的保佑,期待多子多福,期待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传统的仪式有着数千年经久不衰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上自周公理法,下至百姓的烧钱化纸,无不充斥着普通民众向往丰衣足食的良好的愿望。当然,我们家庭有一些例外。父母接受了进步的科学知识,自然就不相信天上玉皇海里有龙王,就不相信有鬼神之类的说法。所以像过年这样传统的节日,即使是有一些仪式也是百般从简。有一句俗语常常鞭策着我们,入乡得随俗,不能自外于人,才是生活的根本。传统不同于封建迷信,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延续下来的原因,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宗旨。

我们现在所说的过年,指的是中国农历纪年的旧历年,也叫阴历,农历。是一年的岁末和即将到来的新一年的岁首连在一起的日子。而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起就采用了公历年、月、日的纪年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协商会议上,决定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是以有了元旦这个新的年节。为了我们的纪年的方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趋同,采用世界上通行的公元纪年制度,同时也配以农历一同在社会上运作。目的是一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方面照顾沿用了几千年阴历的传统人群。

而公元纪年的元旦,也属于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的交接的日子,只不过公元纪年是以西历传入我国以后专用于新年之称谓。那是西方人以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历法,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后逐渐地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所以,在现代,我们所说的过年就不准确了,农历过年正确的应该叫做春节,否则,就与公元纪年的过年相混淆了。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年三十团团圆圆,丰衣足食举国同庆,是人们心里长久的夙愿。过年,过了今年望明年。年年岁岁愿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过年的习俗也在不断地更新,只剩下一种年的味道还在心里荡漾,不管你身在何处,天南海北年依旧,五湖四海岁相同。

除夕一夜跨两年,一半在今年,一半在明年。故此,人们就十分注重守岁,用以记住今年,展望明年的美好。我们同样,也在期待着,年年岁岁有进步,岁岁年年人相同。

过年,还真的有一种美好的记忆在心里荡漾;静静地品味。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过年 过年作文600字 过年图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