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州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京隔瓜洲一水间

时间:2019-10-27 10:47: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深秋的天空,有铅灰色的雾,偶尔夹着些萧瑟的雨,在这样一个秋雨蒙蒙的天气里我们踏上了去镇江的征程。

  

  京口瓜州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过了瓜洲渡,便到了倚江而居的江南小城镇江。

  

  从扬州到镇江,一江之隔,江是长江,一桥之隔,桥是气势恢弘的润扬长江大桥。

  

  我们的大巴经过大桥时,导游向大家说起了一段有关大桥名字的趣闻佚事。当年建造这一座桥,取名是非常头痛的事。起初叫镇扬,取镇江与扬州的头一个字,表示此桥是两地中轴,是连心桥。扬州人细而思之,感觉不对,如此一来,扬州岂不是要给镇江镇住了。镇江人则十分欢喜。双方僵持不下,扬州人只好写信直至北京。结果在中央担任高官的某扬州老乡,大笔一挥,写下润扬二字。自此,这桥就成了润扬长江大桥。扬州人似乎松了一口气,而镇江人也心中暗喜,润扬,润扬,扬州还得靠镇江去滋润呀。我怀疑此说的真实性。且不管如何,听闻不少人欲愿这润扬合一更加彻底,余不以为然,试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要真变成扬州的名号,那将不只是镇江的不幸,更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当王安石的春风吹过长长的江南岸的时候,便真的是绿肥红瘦,千里莺歌燕舞了。此刻的镇江,悄然掩映在江南满园春色里。它是这样一个城市,安然、沉静,不事张扬。镇江,好不容易有段白蛇传,也把人家夫妻撵回了杭州,而杜十娘也是在这扬子江对面的瓜洲古渡徒对负心的李甲怒沉那百宝箱,王安石是用那首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名作把京口和瓜洲连在一起的,而今的润扬大桥的兴建,更是让繁华热闹了千年的渡口趋于平静。

  

  镇江的名胜―京口三山,即金山、北固山和焦山沿江排列,当地人说,金山是寺裹山,意思是说在山下只能看见寺而看不见山,就好像是寺把山裹起来一般;北固山是寺冠山,是形容寺好像是山的帽子;焦山是山裹寺,只能看见山而看不见寺。

  

  我们首先到达焦山景区。焦山位于镇江市区东北大江之中,山分东西两峰,与江岸边的象山隔江相峙,远远望去,满山苍翠,一塔巍然,烟波浩渺,江天如画,当真是东西南北皆为水,山浮水面水浮山。虽然天气不佳,但游客仍是不少。乘舟渡江上得山来,只见寺庙楼阁掩映于山荫云林之中,亭台点饰,石径通幽,此即所谓焦山山裹寺了。但见古柏森森、松涛阵阵,但闻经声袅袅、江潮浩荡。焦山因其为镇江城之水上咽喉,历来为兵家争雄之地,南宋时韩世忠驻焦山阻击金兵,梁红玉擂鼓助战,元军南下与南宋焦山驻军展开江面大战,鸦片战争期间悲壮的镇江保卫战,国民革命军与日寇焦山之战,这些古今战事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可供凭吊怀古的胜迹。站在颓败寂廖的古炮台前,我们默默地想象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多少悲壮故事。

  

  焦山碑林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陆游等历代书家的碑刻和摩崖石刻四百八十余方,真、草、隶、篆琳琅满目,令我辈眼花缭乱、顶礼膜拜。秀景纳名山,名山僧占多,焦山以其清雅灵秀的山水吸引了八方游客,更是驰名中外香火鼎盛的佛教胜地。据说早在汉代兴平元年,全国最早的寺庙之一普济寺、定慧寺就建于焦山,唐代玄奘、鉴真弟子都曾在此传宗弘法,民国二十三年创办焦山佛学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定慧寺住持与日本高僧互赠字幅,传为美谈。此时定慧寺内正在举行启建妙严法会,僧侣信徒诵经之声不绝于耳,驻身于这佛门净土,我们仿佛也跳出三界外,抛却红尘事了。

  

  冒着如丝的江南秋雨,我们又来到了金山景区。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寺裹山之说。

  

  在我的印象中金山是一座屹立江心的神话之山,白娘子水漫金山、白龙洞暗渡断桥相会这些情节何等离奇曲折,而今这个千载江心寺怎么与南岸陆地紧密相连,水上风光何时变成了陆上胜境?!迈入景区大门,路旁两侧两条白色长龙夹道相迎,细看乃是用千百个玉米棒子装点而成,倒也生动好看。从山麓拾级而上,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依山而筑的金山寺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其实就是一座丹辉碧映、宏伟壮丽的寺庙古建筑群,此即谓寺裹山也。也许是有佛缘吧,我们去的当天正赶上寺庙作法场。一百余众僧侣齐聚大殿,佛声低吟,木鱼频敲,香烟袅袅,气象蔚然,整个身心净化了一般,霎时已不闻四周喧语。平素就喜欢聆听佛音,此时,身临其境更陷入了忘我之境,如果不是伴游推搡喊走,真不知会沉迷到何时。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子和小青的石像。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到达金山之巅,慈寿塔秀丽挺拔,突兀云天,斯塔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清光绪年间重建时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因而得名,站于塔下感觉八面风来,煞是清凉,凭栏远眺,江天市景尽收眼底。如此神奇美景,怎能不吸引历代的墨客骚人慕名而至,观景揽胜,留下众多名篇佳构?!苏东坡十游金山,写下了《游金山寺》等名篇,《西游记》、《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等众多元、明、清戏曲传奇小说都写有金山寺。记起家藏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九十一回题为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其中有一段对金山寺的描绘最是精彩:但见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堆远拖素练。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的东侧江边,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倒不是我知道这里的甘露寺是孙刘联姻、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方,虽然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也有京剧传唱,可是我大学以前一直没有完整的读过《三国演义》,我对地点没有印象,我是因为辛弃疾的词。我想明白是一座什么样的奇山,让他写出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

  

  北固山,与金山、焦山遥遥相望,互成犄角之势,虽然高仅五十余米,却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形势险要、风景秀丽,被梁武帝誉为天下第一江山。在中国文学史上,北固山更是久负盛名,李白在《永王东巡歌》的诗中写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辛弃疾更是在这儿留下了两首传诵千古的不朽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而山顶的甘露寺,又是《三国演义》中甘露寺刘备招亲故事的发生地,几百年来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我是黄昏时分才去的北固山,因为时间紧迫,暮色中只草草在山上转一圈就下来了,很多景点都没来得及细细驻足玩味。临到出公园大门前,看到一块石碑,上面镌书几个大字:宋丞相文天祥京口脱险处。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文天祥的《指南录》中,有题为京口脱险组诗十五首,详细记载了整个事件经过——原来发生地就在此处!历史和现实一下子拉得如此之近,令人不胜感慨唏嘘。北固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此山的一石一亭、一楼一宇、甚至一草一木,几乎都有一个典故或传说在其中。小小的一座山,居然浓缩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在全国的景点中,恐怕也为数不多吧。如果日后有机会,北固山,我想,当必要再细细重游一次。

  

  告别镇江的时候,我想起了辛弃疾老先生的一句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禁不住思绪万千。

【责任编辑:可儿】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两岸 京口瓜州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间的意思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